|
深情厚谊———每年约见一次
$ j" o) S! g1 p7 F. E! G! k. k' v3 Y
! J# O$ l8 Q4 B
' J* F1 n0 a* j1 c3 T% W5 v. Q, E: E& Q0 H. n
胡真一是重庆市人大离休干部,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太太,曾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抗联老战士;她一家和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一家有着深情厚谊。
" e& ?$ g* w* v) M
% r- D. K& q. b战斗结友谊9 T0 D9 R4 |! R& W# r/ ~( n
9 `2 b. j% Y5 r: x0 }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入侵中国。那时,吉林省和龙县警察局有一个副局长柴世荣。柴世荣曾在朝鲜做过4年小工,朝鲜话说得颇流利,加上为人仗义,结交了不少朝鲜朋友,其中有一个曾在吉林上学,之后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青年。这位青年就是此后成为朝鲜人民领袖的金日成。他比柴世荣小18岁,但两人却十分投缘。
/ f. Z- w' T! _( c' T/ y
( i2 c. P' d2 j! A" {% O4 Z此时胡真一刚好正式加入东北抗联。在兴安岭的密林里,胡真一从被服厂转到战斗连队,多次参加和日本鬼子的正面作战。1936年,胡真一嫁给丧妻的柴世荣。在哈巴罗夫斯克,柴世荣的家和金日成的家,被安置在军营的一幢圆形木屋里,两家仅一墙之隔。1941年,胡真一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这时,金日成家也有了孩子。金日成特别喜爱小孩,空闲下来常抱着两家的孩子哼唱着动听的朝鲜歌曲。
- [9 u3 ` H+ B4 e9 X7 G0 p/ P9 V c" q6 l; l$ `; }, i8 ]# B4 `
1943年,胡真一生下了二儿子王辽宁。孩子刚落地7天,柴世荣匆匆回家告别,说奉命潜回行动。金日成一家,给了胡真一许多安慰和照料。1945年,胡真一才得知柴世荣病逝了。不久,胡真一和金日成一家分手了。依依惜别之际,金日成赠送给胡真一几件金首饰,半小瓶金子,作为纪念,尔后各自踏上归国的征途。: g+ s. f3 {/ t k5 i) |% }" A
, T: E, A9 d* d) h
半个世纪后的再次握手1 N4 j; ~% C0 U% b. R# R
% s. A' }- c+ e; W3 v [光阴荏苒,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胡真一和金日成再也没有见面。朝鲜驻沈阳领事馆意外地获知胡真一的下落,不仅胡真一得到了邀请,连在王辽宁也受到郑重的邀请。: h6 B. t8 N E& q7 g4 Z2 e
" v) T0 D& F9 C9 \
1994 年5月6日晚,火车抵达平壤市。刚在招待所安顿下来,电话铃响了,听筒里响起了金日成那既熟悉亲切又久违的声音。金日成第一句话就是:“老战友,我找了你 50年呀!”金日成告诉胡真一,晚上好好休息,第2天上午将接他们去主席府见面。放下话筒,旁边党史研究所金副所长告诉胡真一,金日成从不亲自打电话给任何一个外国人。金日成自回到朝鲜几乎从不使用本国以外的语言说话:像你这样客人一到,就亲自打来电话,并且用汉语说话,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o k" a7 k/ n3 \2 l6 I4 u
: ~/ r% e$ g7 o1994 年5月7日,金日成在平壤宴请胡真一母子。自打宾主落座之后,朝方老同志、中央领导干部,对金日成说话时无一例外得站起来,毕恭毕敬。一开始,胡真一也循例站了起来,金日成立即说:缘故者──这是到朝鲜后胡真一得到的称呼,意即缘份很深的知交老友──你和他们不同,你是我最尊贵的客人,是我最好的朋友,你和我一样,你说话不要站起来。于是胡真一成了金日成眼前唯一破例的人。而她的儿子王辽宁回答金日成的问话时,也必须站起来。
7 ?( x; \. n8 y 3 I; F( D. i) J* [: N/ ?6 q7 E
金日成殷切挽留胡真一,说:老朋友,你要在我这里起码住上一个月,好好地把朝鲜周游一下,到各地各处都去看看。
3 P& x1 T0 T# {0 _. G
0 E& Q) e. S1 [胡真一离开朝鲜之后一个多月,金日成不幸逝世。金正日一如其父在世时那样,对胡真一怀着真挚的情意,仍然每年邀请胡真一访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