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查看: 1685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世纪古城"克罗纳赫" 揭开迷人的面纱,欢迎阁下光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011 10:42: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ions Club Kronach
(国际狮子会克罗纳赫分会)
Begrüßung
, ^8 s$ U# O4 H9 t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 N2 M9 @5 s7 f, j9 E2 S
大家好!国际狮子会克罗纳赫分会欢迎您的到来!
/ V( M. X$ ?% o* X! r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中世纪古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历史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克罗纳赫”(„Cranaha“)这个名字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作为现代德语原型的古高地德语,意思是“玫瑰香水”;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斯拉夫语(„Krähenwasser“),是“堡垒”的意思。

* m; q' H: L- y8 v$ X
因为地处欧洲心脏地带,克罗纳赫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个多事之地,就连周边国家的诸多纷争最终也不免会波及到这一区域。在今天的历史之旅中,我们将向您重点介绍克罗纳赫历史上的八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和人物。我们希望能够从浪漫主义的角度上,帮助您再次领略历史的魅力。

% G" Q8 ^! z4 f
在城市上方屹立着的玫瑰堡垒,在历史上从未被外敌攻陷过。我们也推荐您有机会的话前往参观,并一睹那里的弗兰肯绘画馆的艺术风采。

  T# |/ t! A& \  ]. ~, w
下面,您听到的是我们的常务副市长沃尔夫冈·拜尔格鲁斯兰先生的欢迎辞:
! h+ K3 f% g2 {# v8 ?3 Y
“亲爱的各位来宾,请允许我以克罗纳赫市政府的名义向您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同时也预祝您游览愉快!这个名为“欧洲历史之旅”的解说,是由拥有40多年历史的克罗纳赫狮子会制作完成的。所以,我也想借此机会向狮子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预祝各位在克罗纳赫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希望您能喜欢上我们美丽的城市,并经常来这里参观访问!”

- r( c( D9 L; X# J+ [. J2 d( Q3 \
有几个细节,我们想提醒您注意:
我们解说词的顺序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自然时间排序的。但是因为这些历史景点的位置很不规律,所以,我们的解说词的顺序和游览线路很难做到完全一致。比如,第二个景点和第三个景点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完全相对的。
您既可以按照我们解说词的提示,依照时间顺序来参观景点;也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寻找就近的景点收听相应的解说。这样的话,您就需要自己在脑海中对收听到的景点重新进行整理排序。在我们给您准备的地图中,您可以查看到各个景点的位置和相应的游览线路。另外,地图中还附有讲解器的使用说明。
我们预祝您在这里游览愉快,在克罗纳赫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请您暂时关闭讲解器,并步行至第一个景点或者您喜欢的其它景点。到达之后,请您按讲解器上的景点号码进行收听。为了让您舒适地收听,我们还为您准备了长椅,供您休息。
最后还有一点:
镶嵌在石块路中的国际狮子会的标志,可以帮助您轻松地找到每个景点的准确位置。

% S5 f; [/ H; |' d# m# P5 o
2 N# s, K6 q0 o( A) n$ a8 K& E7 X7 ?
                              
Kronach
Punkt1
Kronach ist 1000 Jahre alt (um das Jahr 1000 n. Chr.)
(讲解一)
拥有千年历史的克罗纳赫
- 公元1000年左右 -
时间回到公元1003年!
著名的世界历史百科大全书“Der Grosse Ploetz”在1003年的篇章里,只收录了一件历史大事,那就是克罗纳赫事件。当时,克罗纳赫属于驻扎在施威福特地区的海因里希伯爵的领地。
为了避免混乱,我们把海因里希伯爵在下文中简称为亨利伯爵。
伯爵在克罗纳赫的城堡此时正被熊熊烈火包围!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说起克罗纳赫的历史,得从海因里希这个姓氏说起。包括刚才提到的简称的亨利伯爵,与克罗纳赫有关的一共有三个海因里希。
让我们将时光倒转到公元1000年左右!
这是奥托三世皇帝统治的时代。由于他的博学多才,这位皇帝在历史上又被冠以“世界奇迹”的美誉!奥托三世在不到22岁的时候,就在罗马附近早年英逝,后人怀疑他死于疟疾。
他的表哥海因里希二世是当时的巴伐利亚公爵,非常希望能够继承奥托三世的帝位。他开始招兵买马,并向刚才提到的施威福特的亨利伯爵寻求帮助。亨利此时已拥有多处城堡,在帝国中的影响举足轻重。海因里希二世向他许诺,如果能顺利当选皇帝,将把公爵领地巴伐利亚送给亨利伯爵。
后来,尽管有施瓦本地区的反对,也没有通知萨克森、图林根和罗特林根等地区,海因里希二世却成功地实现了梦想,当选为帝国皇帝。当前任皇帝奥托三世的尸体从意大利运回巴伐利亚的时候,海因里希二世正式封自己为皇帝。
但是,他没有履行先前的承诺。为了怕亨利伯爵的势力过于强大,他没有按照许诺将巴伐利亚赏赐给其作为领地,而是任命当时执政于卢森堡的海因里希成为巴伐利亚公爵。这位来自卢森堡的海因里希公爵是皇后的兄弟。
亨利伯爵愤怒了,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他以自己从施威福特到克罗纳赫的领地作为基础,联合了当时的波兰国王博列斯瓦夫二世以及海因里希的兄弟,起兵反对海因里希二世的统治。
亨利伯爵的一位名叫马格努斯的骑士缴获了国王的军饷库。国王反击回来,占领了亨利位于奥博阿马特尔和格鲁森的几处城堡。城堡驻军纷纷投降。亨利一路逃亡到克罗纳赫,敌军紧随其后。在克罗纳赫,亨利点燃了自己的城堡,才趁机逃脱。他逃去投奔了波兰国王。
最后,他还是不得不面对海因里希二世皇帝的审判。皇帝的处理倒是很宽容:亨利可以拿回所有属于他的财产,但是被软禁在了自己的住处。由于顾及亨利母亲埃拉的颜面,海因里希皇帝没有威胁到亨利家族在施威福特的驻地。
一段时间以后,亨利重获自由,但是没有继续参政。1017年,他于默默无闻中去世。
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历史的呢?
从事海因里希二世编年史研究的学者Thietmar,把这些历史事件做了详细的纪录。
让我们再回顾一次:
1003年,克罗纳赫的城堡被点燃!这是克罗纳赫第一次被正式记入史册。也就是说,它的历史开始于公元1000年左右!
不妨让我们展开思绪,继续遐想一下:
假如亨利伯爵当时顺利成为巴伐利亚公爵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就和波希米亚(现捷克地区)联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南斯拉夫帝国。巴伐利亚历史、德国历史,甚至欧洲历史很可能都会因此而被改写!这一点很难说!
那么海因里希皇帝的命运如何?
1007年,他建立了主教区班贝格。班贝格大教堂以及教堂前的著名骑士雕像也相应落成。这个城市迅速成为精神领域的中心。
1014年,罗马加封他为皇帝。海因里希二世在历史上被视为一位对宗教非常虔诚的皇帝,所以享有“圣人”的称号。
海因里希1024年去世后,和其妻子都被葬在班贝格大教堂内,两人不久都被宗教界追封为圣人。
他是萨克森奥托家族中的最后一位皇帝。
" F( P9 ~# a. C8 J. Y7 I8 r) |
在此我们还想提一下:
1122年,海因里希五世皇帝将克罗纳赫及周边地区赠送给了主教领地班贝格。
1300年左右,这一地区获得了城市级别及贸易权利。
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去下一个景点参观!
Text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K) W) K7 r4 ^6 U7 |
2 R/ ^/ E6 z5 @9 P" h1 _9 s
innen.pdf (1.37 MB, 下载次数: 2197) ausen-neu-2.pdf (1.21 MB, 下载次数: 2184)
8 Z# C0 r3 T9 X- R
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18:55 | 只看该作者
. a  G% b4 a, v7 F
Jan Hus6 \. ^) G8 Q5 R, e  O
Punkt 2
6 x8 G. e6 B7 z6 m  a5 Z* nDer Hussitenkrieg (Um 1400 n. Chr.)# {' n" C' T9 B- J3 M
# ^* ]8 p( i7 y% h' f5 {
(讲解二)
7 u5 W6 ?+ b$ I! j7 e4 [9 T) `: x2 b% H1 O
十五世纪的胡斯宗教战争) S( z2 v$ V0 x
! L( k* Q) L% }$ Q' u6 Q$ J
- 公元1400年左右 -
+ I' o0 {* Z+ D1 [
- t0 ^+ Z+ a6 B
, `8 f1 A1 C6 F+ y: d: F$ X! W从这里您可以看到城市的下半部。不远处就是著名的胡斯广场,您可以看到广场建筑物的房顶。克罗纳赫的这一带有着其不凡的历史,它和捷克神学家杨•胡斯 (Jan Hus)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k$ O% B6 _4 I! p2 @
: W) P" }$ Y( R1 f. E4 i2 E8 G( H
胡斯曾是布拉格大学的教授,他是英国宗教改革人物威克里夫的坚决拥护者。两人都是著名的早期宗教改革先驱。他们主张圣经至上。也就是说,他们坚持原教旨主义的禁欲精神,反对天主教教士堕落的生活,驳斥教皇在信仰问题上的最高代表权。% q1 V  A1 o( T' I: g. o

) q- N' x8 k' W' L7 h2 a尽管胡斯被当时的天主教最高祭祀长逐出教会,他仍然参加了1414年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会议。虽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保证不逮捕他,但是胡斯还是于1415年被作为异教徒火刑处死。
! i* i6 j# c) ^+ ^4 v: K9 s9 ]" [
$ g8 N. v/ q* w/ B因为胡斯之死,波西米亚(现捷克地区)掀起了愤怒的浪潮。胡斯的信徒纷纷团结起来。他们公开反对西吉斯蒙德皇帝的政权,因为他们视其为杀害胡斯的凶手。胡斯教徒形成了团结有力的组织,从1419年开始反对政教统一的权势。起初,战争只局限于现捷克地区的波西米亚和梅里地区。很快,反对者就在不同地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争的胜利。
3 M5 ^4 ^4 Z- K% y( ^* m. i, e+ @6 i8 l. E2 O
1430年,胡斯教派的领导人普罗科普攻陷了天主教的堡垒地区弗兰肯。胡斯教派的力量席卷了霍夫、慕希堡、拜罗伊特、库尔姆巴赫,随后抵达了克罗纳赫。克罗纳赫的人民非常顽强地抵抗了胡斯教派的攻击,他们自备武器,加强防卫,并定期在市中心草坪上进行射击训练。当克罗纳赫的人们听到胡斯军队已经迫近的时候,为了保障城市的安全,他们点燃了克罗纳赫城市下方的房屋。但是,事先没有通知当地的居民。" A- {5 q' B; g/ @( N- G3 k

( h' B$ I% r6 v$ O/ O最终胡斯军队被迫退军,克罗纳赫的核心市区得以保全。但是,您可以想象,由于焚烧房屋而引起的与郊区居民的后续纠纷却持续了若干年之久。直到1462年重建养老院和教堂,民众的情绪才得以平息。关于资金来源有一个传说:据说因为有个养猪人发现了一个金藏,克罗纳赫才有了足够的资金重建教堂和养老院。! X, r" A! M0 {2 C' L' m/ R

; u+ B" e" y) n/ K- s- @那么胡斯战争是如何结束的呢?因为天主教势力在经历了近20年的战争后,始终不能控制局面,所以他们与胡斯教派中的温和派达成了妥协。而胡斯教派中的激进派,因为温和派分离出去后人数明显减少,遭到了天主教的打压。历史就是这么简单!
+ J% D' W8 j1 V( c4 \: R, O# \8 P& |% Q+ d0 Y7 E
另外:“胡斯”(Hus)在德语中是“鹅”(Gans)的意思。# s3 y/ g% j0 I" r) }& @5 L
这位宗教改革的先驱曾经说过:我的名字叫“胡斯(双关意为鹅)”。总有一天,会有一只天鹅降世。。。。。。8 s9 u+ y' c: f- K
或许,这就是对后来的宗教改革领袖人物马丁•路德的预兆?
- V+ s$ |, _4 H9 _3 X$ M& A
: C8 P( `& s; A
; P& V  o1 A* v4 U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去下一个景点参观!
: ]( Q  `  x1 M  V& J1 P" Q# F% x" q* ?4 A1 F, R1 I$ Y2 {
- N; W9 P# i5 j; }$ F/ X1 _) d

# E# K2 Y' z' R1 P# c) n: N" o  l/ E3 J) d* R$ k

/ @" X- C& e" g/ w7 Z/ Z4 y
. N7 j! c- j; e6 ~2 ~: H0 i
: e4 X. f6 L% f9 F  M3 k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 V4 \# c! }' f) `3 f( q5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19:40 | 只看该作者

0 j5 z# x1 x6 I  ^Venus und Amor
& ]* ~% s( L7 b& r( U2 u" L, S- [$ t% ?Punkt 3
* I& v+ Z6 S" i8 Y8 M- }Lucas Cranach d. Ä (Um 1500 n. Chr.)4 Q8 n9 d1 m9 ^. o# S1 F! c
# x% W+ K- R3 o/ U3 k
(讲解三)
# l2 g5 r& T5 }+ F& A# A: m. a" ]
  `1 Z' C7 v$ z0 W' N4 D- p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 \, q! @# C  R- R5 k; U7 i1 w2 i7 d# Z% ?; l
- 公元1500年左右 -% C) H6 V9 x# ~! d/ N
) G7 ]7 y8 S+ o4 [) h

, Q5 q& K& k" n) |: a老卢卡斯•克拉纳赫是克罗纳赫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画家及平面设计师之一。他于1472年出生于克罗纳赫市政府广场附近。其家族姓氏原本不是克拉纳赫(Cranach),而是马勒尔(Maler),意思是“画家”。他最初的绘画启蒙来自身为画家和铜版雕刻家的父亲。
" F1 e' G. \- ~8 `% \
$ k, c* h# B. R1 u+ C4 w) @% J, ^( g关于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青少年时代,我们知之甚少。: b( M) Q4 C, ]. }' p) r

' O( q8 M! u1 q* N! R4 x' G% E近30岁时,他开始云游各个城市。首先他到了德国南部,包括著名画家丢勒当时所在的纽伦堡。1501-1504年他在维也纳,这时他天才般的绘画才能已经得以进一步展现。他的绘画被称为“多瑙河画派”。- e0 P1 ?2 w9 v& I6 v8 l: X
; [: a( h8 e: ?) Y
1505年,他开始为热爱和支持艺术事业的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担任宫廷画师,并将自己的姓氏按照其故乡克罗纳赫的名字改为“卢卡斯•克拉纳赫”。他不羁的风格,让他有缘结识了马丁•路德。
% [  u- U; v, J7 |3 L' r; `4 N1 e9 e2 |$ g5 O
马丁•路德此时受弗里德里希三世的保护。凭借其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路德向天主教会发出了猛烈的抨击,向教皇和皇帝的权威发出挑战。这一点在当时显然是不被当权者欢迎的。尽管路德被逐出教会,又被剥夺政治权利,但他却敢言常人之不敢言,敢做常人之不敢做。+ `2 r2 E  ~# D/ f" N

, X5 n6 T; B4 Q- |路德不仅翻译了圣经的德文版本,同时也创立了统一的德语语言。另外,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打破了教会的强权,强调个体,并为个体建立起和上帝对话的直接途径。
+ y9 H( T/ ~/ D% ~. T6 ~9 w( H7 R
1 D8 F3 ]  A; B* C0 }2 D  x6 U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和马丁•路德的友谊深厚而持久,尽管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安静而从容,一个却充满着火焰般的激情。路德的诸多思想为克拉纳赫的艺术创作带来灵感,而克拉纳赫的宗教题材创作也为路德学说的传播起到了帮助作用。路德在瓦特城堡翻译圣经期间,克拉纳赫是唯一一个知道其所在地的朋友。两人的家庭也有着深厚的友谊:路德是克拉纳赫女儿的干父亲,而克拉纳赫则是路德的婚礼伴郎。; l2 V" V, r# p# l% W: Q
+ N0 c; X5 }6 g% c2 F
克拉纳赫的作品包括马丁•路德的画像、路德父母及妻子的画像。他并不避讳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两个家庭的友谊,甚至还敢于创作以裸体女性为题材的绘画,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克拉纳赫有自己的诀窍:他巧妙地将宗教作为绘画的保护衣。比如,他将自己的一副人体肖像画命名为“爱娃”。假如命名为“我的太太”之类的标题的话,那他肯定免不了要吃一场官司,承担起败坏社会道德的罪名。1 Z1 }" x5 t. A3 \# L
, u( {9 Y6 t6 \6 p& z
在肖像画方面,克拉纳赫创造了一套独树一帜的风格:不管是夏娃,还是维纳斯,不管是朱迪特,还是卢克雷蒂亚,他画中的所有女性都以优雅的侧身形象展现。对女性完美形象的追求,为克拉纳赫漫长的绘画生涯画上了完美的一笔。
- @' M' c5 D1 E1 d2 |4 T" G
9 G: B% h$ Y) Q5 X) o0 O$ K1508年,作为对克拉纳赫艺术贡献的高度认可,选帝侯为他授予了个人徽章,图案为“长着翅膀的蛇”。同年,他被作为外交官派驻荷兰。在这里,他有机会接触荷兰的画家,并有幸为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及当时年仅八岁的后来的皇帝卡尔五世画像。
4 h' [& [; ~' Q. |) s/ z0 ^/ g5 ~- W& U9 }9 H" j3 \4 ]1 Q2 m1 `
1512年,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同高塔市市长的女儿芭芭拉结婚,婚后有四个孩子。其中他的两个儿子汉斯•克拉纳赫和小卢卡斯•克拉纳赫也在他的画室从事绘画。
/ C8 x: B- z: G8 a' H8 g
  B  F# T) H5 T( L到1553年去世之前,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共为三位君王担任过宫廷画师:“聪明的”弗里德里希三世、其弟弟“坚定的”约翰•弗里德里希以及儿子“宽容的”约翰•弗里德里希。在他效力的最后一位君王战败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并被流放到奥格斯堡的时候,克拉纳赫还曾向卡尔五世求情,请求其宽恕弗里德里希。
& I0 i! V- C5 A( X0 C. c' d! l4 |! Y, d8 S$ {
在这位伟大画家的生涯中,还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 `) S# s9 [( {8 A& E: Y5 d; c6 u1 P

3 K8 S" X  Q, ~9 V9 C9 }第一点,克拉纳赫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商人。他的绘画形式多样,甚至充满矛盾:与宗教无关的田园风光和神秘的宗教借喻题材互相搭配,或者女性的裸体画与宗教题材都可以交相辉映。他的许多绘画充满暗示意义,在当时可以说是有力的“精神武器”。克拉纳赫不仅给他的朋友作画,同时也将这些画卖给好友路德的敌对势力,比如当时的勃兰登堡红衣主教阿尔布莱希特。1 b7 S" e6 \, ^) X$ W
5 r- Y! a+ |9 S3 {
第二点,他积极参与公众生活:老克拉纳赫曾担任过维藤堡市的议员,后来有7年的时间担任市长。此外,他在贸易销售方面也很有建树,拥有一家药店、一家印刷店和一家葡萄酒店。同时,他还是维藤堡最大的房地产持有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_* ~5 Q3 |1 Y
* [. @4 h6 y" C8 A9 x1 {* d! a
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老克拉纳赫晚年能够亲自从事绘画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的儿子汉斯•克拉纳赫和小卢卡斯•克拉纳赫继承了他的事业,与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画家一起继续在画室工作。这些绘画基本上保持了老克拉纳赫的水平。最后的润色和签字由老克拉纳赫亲自完成。
5 z) H3 a! }8 n0 u; h' K( I; c: a# `: o
1500年左右,欧洲人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这对德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革新性的改变。老克拉纳赫也参与其中。他与有着“日不落帝国”称号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卡尔五世有私人的交往。+ a3 a' y5 d8 n7 Y  j

/ Y, c1 A0 J$ g* B$ T, @1 t此外:老克拉纳赫与歌德也有着亲属关系,歌德的母亲与老克拉纳赫的女儿有直系血缘关系。
; y- \7 E0 v8 a6 e* i8 Z& n6 \. B7 ~, e9 g  @+ S. X6 ~
您面前的这尊雕像,由克罗纳赫扶轮社捐赠。在玫瑰城堡的弗兰肯绘画馆中,还陈列着老克拉纳赫的几幅绘画原著。
8 p3 J* ]& g! T8 f5 b) z* e  \5 @  l6 q* s" @

1 H& |8 C% x5 G- K0 e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去下一个景点参观!6 k6 s  Q$ q, Q/ u" {. t

7 d8 ]% T" O6 ], [1 o9 y
: K8 u+ _% x7 R- n! [$ v9 B8 C6 g0 N+ t# {
/ }+ W1 }1 A( j! b* L
) R9 z- d1 f3 B) q2 }) M5 w7 c
0 b6 V. ~: K) r' ~
7 Z* s- J. J5 F4 M5 S1 r5 Q
- h: z8 {* |- P. X, b5 z4 ^

# P9 D0 ^% w+ C+ [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0 O7 M2 }- O7 l$ S&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20:18 | 只看该作者

  S* _8 l+ i8 p+ Z7 xVenus und Amor
  ~# c9 j8 A% @/ vPunkt 38 w9 n) N& O6 L8 f, Q/ {& q
Lucas Cranach d. Ä (Um 1500 n. Chr.)
# g4 [5 V  ?. \+ x2 y
. d6 ]  v& b1 `7 o(讲解三)! q* a' I2 }, K# h$ D5 c3 W

+ @" H1 b. a6 B4 q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 ~4 N/ d! q3 ?
* l6 O7 L$ z' Q. d9 m3 e- 公元1500年左右 -, g* v8 r' K" G# ^$ |
  K9 G3 K% X, k% u8 H: J
7 d6 V# k- w! p) B8 C5 O/ {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是克罗纳赫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画家及平面设计师之一。他于1472年出生于克罗纳赫市政府广场附近。其家族姓氏原本不是克拉纳赫(Cranach),而是马勒尔(Maler),意思是“画家”。他最初的绘画启蒙来自身为画家和铜版雕刻家的父亲。
# _" x4 u% l1 x8 X4 n. k2 N- T' B5 ^+ L- N7 s" n% b( J
关于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青少年时代,我们知之甚少。% v9 {/ v0 ~4 O1 g

- R$ w( q: E- _( X% p) ?! _近30岁时,他开始云游各个城市。首先他到了德国南部,包括著名画家丢勒当时所在的纽伦堡。1501-1504年他在维也纳,这时他天才般的绘画才能已经得以进一步展现。他的绘画被称为“多瑙河画派”。
! K1 ?7 Z1 e0 O: x
( U8 w) f# H) v* E5 B1505年,他开始为热爱和支持艺术事业的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担任宫廷画师,并将自己的姓氏按照其故乡克罗纳赫的名字改为“卢卡斯•克拉纳赫”。他不羁的风格,让他有缘结识了马丁•路德。
2 Y" J9 @' d6 q) N7 n; Y
1 C, f, g  Q% T+ K! ~马丁•路德此时受弗里德里希三世的保护。凭借其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路德向天主教会发出了猛烈的抨击,向教皇和皇帝的权威发出挑战。这一点在当时显然是不被当权者欢迎的。尽管路德被逐出教会,又被剥夺政治权利,但他却敢言常人之不敢言,敢做常人之不敢做。. d7 ^  Y( g- z
- l' C# R3 P( _4 F; b( Z) P* i" n
路德不仅翻译了圣经的德文版本,同时也创立了统一的德语语言。另外,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打破了教会的强权,强调个体,并为个体建立起和上帝对话的直接途径。- D- t  v8 f2 Z* D+ ]+ i/ Y) q
2 ~0 A4 i# W; h- J) G9 K. s9 z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和马丁•路德的友谊深厚而持久,尽管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安静而从容,一个却充满着火焰般的激情。路德的诸多思想为克拉纳赫的艺术创作带来灵感,而克拉纳赫的宗教题材创作也为路德学说的传播起到了帮助作用。路德在瓦特城堡翻译圣经期间,克拉纳赫是唯一一个知道其所在地的朋友。两人的家庭也有着深厚的友谊:路德是克拉纳赫女儿的干父亲,而克拉纳赫则是路德的婚礼伴郎。
0 A% \- `8 _) I5 @. o$ i2 B* D: u# g! G7 B
克拉纳赫的作品包括马丁•路德的画像、路德父母及妻子的画像。他并不避讳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两个家庭的友谊,甚至还敢于创作以裸体女性为题材的绘画,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克拉纳赫有自己的诀窍:他巧妙地将宗教作为绘画的保护衣。比如,他将自己的一副人体肖像画命名为“爱娃”。假如命名为“我的太太”之类的标题的话,那他肯定免不了要吃一场官司,承担起败坏社会道德的罪名。8 y$ C5 s, e- F1 D7 S
* `! i; Y5 i3 C* ^1 S
在肖像画方面,克拉纳赫创造了一套独树一帜的风格:不管是夏娃,还是维纳斯,不管是朱迪特,还是卢克雷蒂亚,他画中的所有女性都以优雅的侧身形象展现。对女性完美形象的追求,为克拉纳赫漫长的绘画生涯画上了完美的一笔。
. f0 u) L( {' Z9 @) V& c$ [
- g( q& t1 I" l6 q# b/ X+ l1508年,作为对克拉纳赫艺术贡献的高度认可,选帝侯为他授予了个人徽章,图案为“长着翅膀的蛇”。同年,他被作为外交官派驻荷兰。在这里,他有机会接触荷兰的画家,并有幸为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及当时年仅八岁的后来的皇帝卡尔五世画像。
9 B  J$ a3 b  z$ q$ f4 ~
% l  q& n  e& {2 n! k7 J% o1512年,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同高塔市市长的女儿芭芭拉结婚,婚后有四个孩子。其中他的两个儿子汉斯•克拉纳赫和小卢卡斯•克拉纳赫也在他的画室从事绘画。
% g$ y& J3 |0 F5 P- ^( n3 b" f/ e2 I- z6 f4 G
到1553年去世之前,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共为三位君王担任过宫廷画师:“聪明的”弗里德里希三世、其弟弟“坚定的”约翰•弗里德里希以及儿子“宽容的”约翰•弗里德里希。在他效力的最后一位君王战败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并被流放到奥格斯堡的时候,克拉纳赫还曾向卡尔五世求情,请求其宽恕弗里德里希。
% L" d! o7 _- f: a8 X4 s9 u! ?1 r
- Z! D  {1 w8 I7 ^在这位伟大画家的生涯中,还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
. H4 p& N+ Y! @+ H. U  z, P+ U0 }5 X9 z: D" \$ i* c* T; q3 Y( b
第一点,克拉纳赫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商人。他的绘画形式多样,甚至充满矛盾:与宗教无关的田园风光和神秘的宗教借喻题材互相搭配,或者女性的裸体画与宗教题材都可以交相辉映。他的许多绘画充满暗示意义,在当时可以说是有力的“精神武器”。克拉纳赫不仅给他的朋友作画,同时也将这些画卖给好友路德的敌对势力,比如当时的勃兰登堡红衣主教阿尔布莱希特。
  W' f1 z, [: }: t$ ~+ I7 W+ X0 D/ |/ f
第二点,他积极参与公众生活:老克拉纳赫曾担任过维藤堡市的议员,后来有7年的时间担任市长。此外,他在贸易销售方面也很有建树,拥有一家药店、一家印刷店和一家葡萄酒店。同时,他还是维藤堡最大的房地产持有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9 S2 R1 h6 l& a6 l1 _! h1 A% S3 Z  ~  s
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老克拉纳赫晚年能够亲自从事绘画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的儿子汉斯•克拉纳赫和小卢卡斯•克拉纳赫继承了他的事业,与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画家一起继续在画室工作。这些绘画基本上保持了老克拉纳赫的水平。最后的润色和签字由老克拉纳赫亲自完成。  F5 }- J; r! Z
; d( S4 @. {- A- F3 @
1500年左右,欧洲人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这对德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革新性的改变。老克拉纳赫也参与其中。他与有着“日不落帝国”称号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卡尔五世有私人的交往。
. T* q& ~' j/ \7 c# c9 k  ?! g
6 i( G# p4 ]2 T此外:老克拉纳赫与歌德也有着亲属关系,歌德的母亲与老克拉纳赫的女儿有直系血缘关系。
0 z/ |$ ~* d7 P# N% t7 d' X  [3 O" w
您面前的这尊雕像,由克罗纳赫扶轮社捐赠。在玫瑰城堡的弗兰肯绘画馆中,还陈列着老克拉纳赫的几幅绘画原著。0 V% C3 u3 j9 H" H) M" ?! @
. P  A" Q& w7 z" L
% M& M. P: H3 T( w/ p6 X! Z  _
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去下一个景点参观!
7 h) @+ i' K0 P+ a) \' t. K
! l$ {' E" Y/ T
, h  U1 }; {- t/ J6 u: ^0 T. V
3 e1 n* T& `5 E% J2 b% u
4 s4 s5 n8 `# k+ J" x/ a  w' I/ X+ u1 N. n  _. ^  T
  X' \" w9 Y. _* n- x2 U

) w- d( B5 V+ @7 T$ J
' V8 m  @& E+ Q
7 M2 w' B( v2 U5 x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 S& {6 A+ ]& n7 p5 @-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20:54 | 只看该作者

' S) Q, R7 ?7 o8 ^3 eEhrensäule" Y, ~" k! P# u/ ]2 y+ T
Punkt 5-1
* i1 V, n6 O4 u7 S# iDer 30-jährige Krieg  (Um 1600 n. Chr.)
* b& I0 \" H! X6 u" V; n) W
; E- m8 M! e  S* G: ~(讲解五 – 第一部分)3 x0 O. N- d& L4 f0 L

4 {4 N- i4 s( i三十年战争
  C/ M1 R8 H, b) U4 V3 |0 w; R2 V
/ v! t1 @) j6 t$ t: |/ w- 公元1600年左右 -
! b- B5 K3 m, M+ T0 x9 I( s* S9 _3 n# q+ h: Z
第五个景点有个特别之处:它的讲解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i# k- S% Z4 [/ G9 H% }
请您在这里收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请您在“班贝格大门”处收听。7 B% v! @! @! N! @( @/ H9 I% v# {
最后我们还会回到这里,收听第三部分。
- [6 }3 {+ R1 X6 s# \( }' r3 M4 C+ f
三十年战争不仅是一场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同时也是欧洲列强为争夺利益、树立霸权而展开的一场战争。
5 T% v4 ~1 h: j! c: N5 I
8 N: o0 x" E6 G/ u' _. |早在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中就明确规定,天主教和新教一律平等。并规定“教随国立”,也就是说由各地诸侯决定辖区民众的宗教信仰。
2 Y- B- p2 Z, C6 E1 D2 {+ R6 \. |# @1 O7 ?; m: t7 p
但是两个教派的矛盾仍愈演愈烈,每个教派都觉得对方占了上风。比如在信仰新教的多瑙沃尔特地区,曾出现过天主教宗教游行队伍被拒之城外的事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下令禁止新教的所有宗教活动。于是,新教结成了“新教联盟”,天主教结为“天主教联盟”,战争一触即发。
, G. ]2 S& d, B) B( h
0 ~6 ~  F0 o6 U战争的导火索为1618年的“抛窗事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宣布要在波希米亚复兴天主教,引起了新教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扔出窗外,史称“抛窗事件”。宗教其实一直就被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8 y+ j  T! {% ~, N5 X) o* C+ l8 Z
, F3 [3 c$ n- b: v9 X8 a$ |
三十年战争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波希米亚-普法尔茨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和法国阶段。9 Y9 X' x, P1 U. m6 N; a" a) ?8 I6 e
/ C& D& B! M! b/ k$ A6 z; r
尽管只有少量的瑞典士兵当时真正来到过克罗纳赫,但是瑞典阶段却对克罗纳赫影响最大的。瑞典军在克罗纳赫附近招募了许多新教徒作为士兵,他们主要来自科堡和库姆巴赫。
$ j3 H: v: h0 N# K* v# g
! S3 a! A4 P( t3 l1 @, H% n) f1 O1632年的第一次围攻:; j8 H% Y. d! V

7 D8 g4 s* d9 z* E$ D您现在所在的广场是梅尔吉尔-奥托广场,您面对的是荣誉之柱。关于荣誉之柱,我们稍后还会做详细讲解。如果您往上看,可以在柱子顶端看到两个男子,他们手举的是自己的皮肤。就此,有个历史典故:, a: Y2 w, l  e# ~

% h2 I3 B, `4 D4 |8 ^0 Q; a5 ^" y1632年,天主教统帅瓦伦斯坦进驻克罗纳赫。瑞典军在陆军上校哈斯特瓦尔的率领下对这里展开围攻。当瑞典军队行进至克罗纳赫北部的天主教城市托施尼茨的时候,遭到五名克罗纳赫群众的偷袭。他们偷偷把瑞典军大炮的点火孔钉死,让他们开不了火。没想到瑞典骑兵提前赶回营地,将这五名群众捉住。
5 r' W! k+ k8 B- F' N$ n8 X: Y0 i+ C
五个人都遭受了不可想象的残忍酷刑。其中的餐馆老板费德勒苦苦央求,希望瑞典军能够看在耶稣和圣母的名义上,放他回到自己年幼的孩子身边。他先遭受了棍刑,然后被活埋。另外几个人则被扔进滚开的锅里。行刑者把他们的皮活生生剥下来,然后将他们放回城市。痛不欲生的惨叫声,传遍了整个城市。这几个人不久死在自己家中。
0 D: ^, [1 y& l+ O
3 d  }, V% {: J尽管遭受如此酷刑,克罗纳赫人民最终还是英勇地抵抗住了围攻,瑞典最后撤军。为了表达对先驱的感谢,克罗纳赫每年都会在“基督圣体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瑞典游行”。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 Y9 [& K" |& X
# E  C+ y/ n' \
如果您向右看,可以看到一家名为“Am Bamberger Tor”的咖啡馆。咖啡馆右侧的外墙上,有彩色的灯。如果您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上数第一盏和第二盏灯之间有一个金色的马掌。传说,这是克罗纳赫人奋起反抗时,一个瑞典贸易商被赶出城门时仓皇留下的。后来他要求过克罗纳赫人归还金马掌,最终未果。如果您暂时看不到金马掌,请您移动一下位置观看。
. I0 L, F( \2 m2 Q2 F0 c. B7 N) {9 P/ y3 s: u4 m8 g

( U& s. ?4 j- X& g, Y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到“班贝格门”那里继续参观。
" p* p2 v. g! c7 \; E0 [2 r
8 W: P' ]- m. T+ E& {2 A( I" E4 i  d! T8 _
. J7 i7 c  @3 c) S" \+ a2 i4 L
3 Y' K# k) q8 N- l

, G$ r+ @8 c% G) P3 u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 [: m2 N* i- f1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21:49 | 只看该作者

; ^: s- G! H) VSturm auf Kronach
7 ~! V' R# s. a- e' h% C# G4 ^Punkt 5a
" b5 m' I8 w' ?0 o! I3 T$ ~* v' q- z* E1 X
(讲解五 – 第二部分)8 w8 l: b9 d) z% \+ U- Z9 K- r

5 q$ m% I: `- f0 I& H/ @, l0 i( H5 Q' [; G, t# t
(现在向您介绍)1633年瑞典军队的第二次围攻:% s! A6 |5 d  n& I$ L9 P# [1 L4 Y
您面对的是“班贝格大门”。在城墙上方,您可以发现有三只砂石做成的兔子。其作者是雕塑家海因里希•史莱伯。% F/ u# a* y( F
8 g$ R9 E+ ]$ A3 z8 g! ?4 u, g
关于这几只兔子,有个典故:# n7 y! O9 K! x8 c
1633年,瑞典军队第二次围攻克罗纳赫。他们切断了粮食供应渠道,城里的群众面临饥荒。人们开始商议,是否要打开城门放敌人进来。这时候,有个人想出一个主意:他们把城里本来作为应急食物的最后一只兔子拿来放在了城墙上。瑞典军队看到城墙上的兔子,信以为真,以为城里还有充足的食物。他们撤军了,这个计谋拯救了整个城市。0 r' s5 T3 q3 |: `9 r

" p. u6 I9 o8 |' ]从此,克罗纳赫人就有了一个别称:“克罗纳赫兔子”!9 _  K  |! U2 {0 c. b

; C9 m9 b$ x- J" J( c" B9 T1634年再次被围攻:
; {9 z! |( G- A& _, }9 H1634年,天主教统帅瓦伦斯坦被谋杀,瑞典军再次兵临城下。* V: ^, a- O, b  s
; H, J- U# u. U
同以前的两次围攻相比,这次的形势更严峻。敌人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如果您顺着城墙向右看,可以看到墙中间夹杂着有红色的砂石。当时的洞口就有这么大。
( X3 ]& |6 S* ?7 {
8 F. \1 A! ^4 w6 B5 M. N( R5 h: h瑞典军架起云梯,攀墙而上。克罗纳赫的男人们吓得纷纷出逃,勇敢的妇女们挺身而出。他们准备了铺路用的石头和滚烫的开水进行抵抗,给敌军带来了惨痛的伤害。有一名入侵者后来描述到:“克罗纳赫男人像魔鬼一样英勇,女人更是比他们勇猛百倍。”从此在克罗纳赫的“瑞典游行”仪式上,女士可以走在男士前面,甚至走在耶稣圣像的前面,以表示对她们的肯定。% [: A% W6 P8 O# E% E; |
2 g- z9 h0 Z8 M+ X* m- N
右侧的墙上有一幅画,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这一场景。如果您往左下方看,可以看到一眼泉水。这眼泉由“国际同济会”捐赠,被命名为“克罗纳赫的勇敢妇女”。
, j# x9 u: P1 u2 P, u7 |# t8 N- A" T, k3 X( h2 I
不应忘记的是,这段历史也正好是瘟疫横行的时期。当时有大约2000人因此丧生。7 y* c% D6 _1 ?% H) t' A7 L
% l& P5 e% J0 T$ H( N/ [& _0 `- R
, Z2 Z( t8 a: r& Q0 Q( n
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返回梅尔吉尔-奥托广场继续收听第三部分的讲解。- S* M  r4 R# s+ M' O9 ^+ ~( g4 _/ _

( P" U7 F/ Q( I9 t2 x- h" y2 w9 z1 V1 L, H

, n" _) l* {/ e* ^* g
4 u$ V9 k' m) d9 O# U! A7 h+ _3 W4 \' G" L* I3 r& G5 U2 W/ w# @" Q
! m* x% x* p: F8 k: u
" O; J% y9 `3 ~3 c6 t. Q) C
" _( M1 r5 U; _
0 n3 w6 Y2 `7 y* K/ }, J8 G
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 i9 U4 r8 G" M6 W8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22:29 | 只看该作者
! B' ?) x8 c& _0 u! a! m5 r
Das Wappen Kronachs
5 I9 E& I: ]- Y# i. H+ X$ ?Nochmals Punkt 5 (5-3)
! y9 ?! I9 }% ?, [8 s
7 D& A4 T; o0 l0 e) x$ c8 z(讲解五 – 第三部分)
2 o. e- ^$ q6 R% B( |2 }. `9 s4 y- H- T

1 t' @* y: V7 P' e您现在面对的还是“荣誉之柱”。柱子上方是克罗纳赫的市徽,这是1651年萨尔茨堡主教伏尔特为了奖励克罗纳赫人民英勇保卫城市而授予的。9 }5 C' h) p) J( ]

! E) u. R6 {7 A1 T, Q' p  f/ t0 |市徽展示了三朵玫瑰,象征着克罗纳赫的玫瑰军事城堡。另外,市徽里还有两个王冠,分别代表民众的力量以及城市和城堡的威严。市徽可以被用在盾牌上。另外,市议员们在穿着方面享有一定的特权,可以佩戴西班牙式的白领节和一顶礼帽。作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人,克罗纳赫市长获得了一条重重的金手链作为市长的标志。直到今天,每逢“瑞典游行”等重要活动,市长都会佩戴着这条金手链。% }- t7 A2 t* G# C, @. m! u# p

+ {" Y" e& f- T/ u$ M& |6 l三十年战争持续到1648年,《明斯特和约》和《奥斯娜布吕克和约》的签署标志着它的正式结束。战争几乎都是在德国领土上进行的,当时的180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在战争中死亡。神圣罗马帝国土崩瓦解为350个诸侯国,英、法成为欧洲强国。0 F" G* x0 U( A3 w

* }) v+ B+ O: u" }1 h( K" P8 D  c; g
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到下一个景点参观。
  e/ [$ x( a8 f# Q7 A# i: z2 f/ u2 ^$ ^4 K
6 Q2 ~* X2 e. n" r3 ^
# |% a/ }3 j, e' |
2 `- K1 `, S* [
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8 l8 ?' [8 Z3 |5 a% W; U$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23:16 | 只看该作者

$ M4 F- H) x" `Preußen vor Kronach
. k3 b: F0 C6 [* m6 F) DPunkt 6- [# q  q/ _* p, Q: V
Der 7-jährige krieg  (Um 1750 n. Chr.)
* T# }; F' I% w0 w# }3 n; G
4 g( K7 p) y4 S" e7 W+ R(讲解六)
5 k4 q& H+ J4 N- C
0 [7 m. B* T1 _  z七年战争
* P4 q( B9 Y- J% X+ s
4 d' ?& ]: s/ S5 Z' Y- 公元1750年左右 -
# m& z  p& C4 R* Z7 G# M. O" a' D0 C$ {6 k1 }
% P8 w9 o0 g' C
“敌军兵临城下是件坏事,但是被普鲁士大军压境则是坏上加坏。”如果回顾和普鲁士人的交战历史,很多克罗纳赫人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9 w% o. w+ r+ @! Q/ }

+ v# l, X# @( k  {/ g1759年,普鲁士将军克诺普罗赫带领7000步兵,沿克罗茨贝格山前来犯。请您向左前方看,可以看到这座小山。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弹丸之地部署军队,普鲁士的将军到底有什么用意?% m8 Z# X9 L9 t' e

5 p, F2 R, @9 _; M* n4 V" m: C  x其实,这次军事行动背后的意义很重大!: W! L. c7 x8 Q

5 h5 i5 i2 G/ ]3 v% ?; j6 r为了争夺在北美和印度的霸权地位,英国和法国正争得不可开交,他们分别在欧洲寻找盟国。而此刻,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正同奥地利的玛丽亚•特里西亚为西里西亚的统治权发生争端。最后的结果是:英国同普鲁士结成联盟,反对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组成的同盟。也就是说,所有欧洲列强都被卷入了这场冲突。由于班贝格的主教加入了奥地利阵营,所以普鲁士很快就将大军调动至克罗纳赫,准备开战。$ e: l/ O4 O9 j
# l( f+ w, z8 F  H% |( N
克罗纳赫所有的牲口、食物和军火都被集中到了玫瑰堡垒。因为许多年轻力壮的男子当时正在运输船只,不在城内,城内充满了战前的惊惶气氛。人们将正对着克罗茨贝格山的城门进行了加固。市长和议会决定,一旦被攻击则立刻投降。但是克罗纳赫的市民却拒绝了政府的这种软弱行为,积极备战,准备顽强地战斗到最后一刻。群众自发组织起了一支名为“克罗纳赫侯爵射击及炮兵队”的队伍。3 t. m: \5 Y  D$ R! r- ?' {

2 M0 j7 A6 a# V( _: U这里不远处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城门,名叫施特劳门。1759年5月10日,普鲁士一名少尉在这里敦促克罗纳赫拱手交出城池和堡垒投降,并要求供应普鲁士士兵的军饷。在遭到克罗纳赫人的拒绝以后,普鲁士开始用炸弹和燃烧弹对他们进行军事威胁。在约定的最后期限来临之前,普鲁士就派了几个轻骑兵队伍展开了突然袭击。由克罗纳赫群众自发组织的步兵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配合着玫瑰堡垒的炮弹射击,他们击退了敌人。普鲁士军队被迫撤到克罗茨贝格山后方,死伤惨重。由于失败的尴尬,普鲁士人草草掩埋了尸体,甚至没有给遇难士兵举行葬礼。所以,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当时伤亡的具体数字。由于战乱,许多克罗纳赫郊区的居民都放弃了家产,纷纷携贵重物品逃离家乡。! E7 \" J% ?2 C+ `% M/ w( @

- ]- }3 O# h( @初步击退敌人的当天,普法尔茨地区的伯爵弗里德里希就发来信件,赞扬了克罗纳赫人民的英勇,并承诺增援200克罗地亚人作为援兵。援兵第二天清晨顺利抵达。1 T! z( o% @* k

2 ^3 j( R* p& g0 N7 g* f. t6 E) \这时,普鲁士人第二次威胁克罗纳赫人为他们提供面包和战马的粮草,却再次遭到克罗纳赫人的顽强炮击。克诺普罗赫将军彻底放弃了,率领军队撤回克罗茨贝格山背部,不久又撤退到库普斯一带。在这里,他们仍被克罗纳赫的炮火攻击。普鲁士人看到进攻克罗纳赫无望,转而去攻打班贝格。克罗纳赫的形势得到了缓解,他们又打开了堵死的城门。克罗茨贝格的牧师曾落入普鲁士人手中,后来被赎回。1 W4 U: Z" @2 S
- L8 d1 w) w- a4 K
战争一直持续到1763年,结果是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Q) H* M% H2 _, }- R# a' L
: u! y; S/ z( d0 }1 k  U' M
普鲁士继续占有西里西亚(现在的波兰一带),成为欧洲第五大强国。法国丧失了大部分殖民地,负债累累,这也成为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英国占领了大部分殖民地,却因此埋下了和当时受法国支持的北美移民者冲突的种子。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
/ q2 r- {7 b& C: M( s( Y$ K8 @9 Q# ~! |8 {' g! `
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受法国人所赐!
  ^3 O- N- }- S7 m" Z
: Z/ ~# B' z& W& G/ D# b
" G; t' e/ L1 i$ P0 H) Z/ t( n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去下一个景点参观!" h7 U, P7 h& Z% G" D  E/ v! T: C

8 b& r. c3 X  O# N
. A1 R' d4 H/ ]+ i0 J# c6 u( ]" i6 M* ?9 `8 T
% q( c' m/ a5 l5 O, G
# Q6 X- l+ Y+ n7 G, v5 A* W

8 S6 i0 x( k& L3 Y3 o" \
' X7 x" ^& ^2 y) [  P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4 Q0 G8 B3 i' X( X8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23:57 | 只看该作者
5 v1 b& A7 U1 |& F) m% }3 i- M
Napoleon Bonaparte
4 R* \' H* f* X6 n: j# G/ W: zPunkt 74 i. D  S1 _, c" Y* a+ P
Napoleon Bonaparte  (Um 1800 n. Chr.)' x% [9 l0 p2 }* q$ n$ R' _/ [

: D" D: Y5 \  B(讲解七)
8 |) E* E, g9 h' g, n7 @. M# b" I- m
% H$ ]. j' [4 c! B" \$ K拿破仑 • 波拿巴
/ O! A4 s5 [1 e9 I+ L" P9 l6 t  T1 }, m7 p" B
- 公元1800年左右 -
! Y" o+ _1 Z- E- @; i( X5 X! x) [$ Q% m2 y# t

2 ]6 ^( H# V( \4 f4 c) o4 r" |# v" `“祖国的子民醒来吧,光荣的日子到来了!”这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歌词。1806年,克罗纳赫随处可以听到《马赛曲》的歌声,因为这里汇集了成千上万的法国士兵。甚至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也亲自到了克罗纳赫。5 B* m5 @7 g# }" z: N7 H
, w* o! \2 ^& @# ?. b. ~9 n( @
拿破仑出生在法国东南部的科西嘉岛,26岁时就已成为将军,在法国大革命中一夜成名。他身材矮小、貌不惊人,但有着过人的智慧、无比的工作热情和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尤其是他的记忆力,据说从未出过错。  T- i( {+ g/ P* I; Y; b* j* v" Y8 ]
; Z$ B5 s8 T  M; x8 \2 e' I
1804年,拿破仑自己加冕为皇帝。在外交方面,他积极谋求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将英国限制在欧洲大陆以外以及建立德国的新体制。他任命巴伐利亚选帝侯为德国国王,并把包括克罗纳赫在内的班贝格的大主教之职划归巴伐利亚。6 N# ?) e( L5 h: v2 ~# }. r1 e* i( h

9 O% G9 j( T4 q6 }% ], j# Q* G玫瑰堡垒中的所有贵重物资,包括大炮和军事装备,都被运到了原巴伐利亚辖区,整整装了745辆马车。克罗纳赫人直到今天还对此表示不满。0 \1 b, x% q( x3 N$ z7 I
7 p" c& y, ?( G
普鲁士由于遭到拿破仑的政治孤立和边境侵犯,开始表示抗议。拿破仑把这种抗议视为是普鲁士的主动宣战,准备以此发动对反普战争。1806年,拿破仑在向柏林开进的途中经过克罗纳赫,场面非常壮观:六架马车,气势恢宏,后面跟着15万士兵,浩浩荡荡地开进班贝格门,进驻克罗纳赫城内。当地军队和巴伐利亚皇室前往迎接。
! j$ P: ?2 P( W8 _2 @( p, Q# ~7 a) n: Z4 N7 L9 t
拿破仑下榻在克罗纳赫牧师莫里托家里,住在最西北角的房间。作为皇帝,拿破仑还不乏幽默,向牧师开了个玩笑。他问莫里托:“您的教堂有多少年历史了?”这句话在德国或法语中是一语双关的,也可以解释为:“您太太贵庚?”。这个问题让单身的天主教牧师一时语塞,不知所措。其实他应该回答“建于1558年”才对。. C* L/ l/ Q7 k4 P
# R6 E' \5 L) A& G. e0 S# T; J8 @, S) g
在牧师家里,拿破仑听取了密探的汇报,并制定了克罗纳赫的防御方案和打击普鲁士的军事计划。打击普鲁士的任务原本可以不用皇帝亲征,而是由驻扎在库尔姆巴赫和萨菲尔德的法军来完成,但是他们却一再错失良机。* m5 ~" [- G# n' C

( z  B' Z- }2 G3 l0 T/ k1 t& [+ r其实,早在拿破仑入驻之前,克罗纳赫就已经是法军领地了。法国军队在这里花天酒地:猪牛羊肉、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咖啡、美酒,一应俱全。法国军官还邀请克罗纳赫有名望的乡绅参加宴会和舞会,就连当地群众也得到了许多户外娱乐项目。这一切的奢侈花销,其实归根到底都由克罗纳赫的百姓来承担,谁让法国是他们的盟国呢!. }  y; `4 F7 t( H0 p
( r1 n8 q; u8 T* {1 E/ a( F
抵达两天后,拿破仑就开战了,战役在克罗纳赫以北60公里的萨菲尔德进行。拿破仑大获全胜,弗里德里希大帝的侄子普鲁士王子路易•费迪南亲王阵亡。
; ~- C! @  p% u7 I: U/ N
+ M0 T3 h+ l, {5 M2 ~萨菲尔德战役四天后,就开始了著名的耶拿-奥厄斯塔特战役。拿破仑在战争前夜亲自督军。为了运上一个陡坡,法军把大炮拆开运输,并且拓宽了行军的道路,一切都是悄无声息地完成的。这样的伟大部署在战争中是极少见的!而这一切都是按照事先在克罗纳赫牧师家里制定的战略进行的。
7 l4 O- H; H6 y# w/ c4 G
0 L! ]  }7 m9 h( [2 j  W& Z' I' ~耶拿-奥厄斯塔特战役彻底挫败了普鲁士,拿破仑开进柏林。普鲁士当时的国王是腓特烈•威廉三世。7 z0 B; q+ i* T& a. }

7 d  b- z( B6 z拿破仑的军事鼎盛时期于1807年开始,1812年败于俄国之后,他的军事生涯开始慢慢走向终结。欧洲列强组成了反法同盟,拿破仑战败。第一次,他被发放到厄尔巴岛。滑铁卢战役失败以后,他被再次流亡到圣赫勒那岛。1821年,他在岛上去世。
" e: W- G4 K/ I( r0 \" E" ]
( q; h5 v0 x2 m0 d: ~值得一提的是:, C6 h7 e" t( q9 \5 }$ q5 |
“如果说当时所有欧洲军队的士兵都是迫于王权和上级惩罚而战的话,那么法国军队是例外的。他们的士兵人人都有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人人都为祖国而战。”
1 T2 ~5 e. Z) q, F0 V' q- K/ @6 A: J0 p& |7 ]
拿破仑曾说过:“每个法国士兵的行囊里都装着一支军官的权杖。”  \; l* H; u: \+ p& \

: R" y! L3 v/ B
4 Z7 s- C" i' G# I- j) B请您暂时关闭解说器,去下一个景点参观!
/ N. v* N4 Y) p8 e# Y
* W, t. L. B( |7 Y9 \0 ~! g7 X1 j: D+ K! p0 E1 x9 I' _
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3 ~# w. U( M4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1:24:29 | 只看该作者

1 w) Y+ K3 g" M4 f6 r3 TCharles de Gaulle- B! b' e' Y& `1 G
Punkt 8
2 [& R: \3 f+ I$ _; i( ^& F9 UCharles de Gaulle  (Um 1900 n. Chr.)
* A& H; C- Y5 i' Q
7 l, K* f; @! S' W(讲解八); m$ C) |$ I  G. j* [

+ @+ Z: L( X) M! n. `. q+ ^- i- [+ I夏尔 • 戴高乐  p; V9 |) U3 w" ?% [! x6 |# B0 J
4 b, a; N  {# X0 t) x6 B; q
- 公元1900年左右 -; W# k! p( v+ x

6 H" ?5 r4 V  G2 y: m( I+ i  F" M6 t0 n/ b3 E
1917年,他曾在这里生活过,在克罗纳赫附近的玫瑰堡垒里。不过不是作为游客,而是作为战俘。这段历史,大家或许都已经遗忘了,只有他本人没有忘记。他把这段经历写进了自己的著作里-夏尔•戴高乐的《回忆录》。9 M6 L5 i; l; H! h
' c& j  d# S9 L1 ]$ r
请您仔细看一下堡垒的坚实程度。从来没有人能从外面攻破它的城墙。但是戴高乐做到了,只不过不是从外面,而是从里面。- w/ ]( B! ?& b- M+ X0 J

) H# n& m" k8 j) D$ P$ E4 Y9 }戴高乐1890年生于法国里尔,在一个保守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他以上尉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他在法国都奥盟指挥战役时负伤,成为德军俘虏。由于他在看管严格的英格尔斯塔特战俘营里表现良好,被移送到玫瑰堡垒的军官战俘营。这里关押的都是俄国、英国和法国的军官。
; n( T2 T0 }8 c, {  T5 S  x4 i, a8 N& f  u" N3 k0 Q
这里的生活条件不错,至少比在战壕里好多了。克罗纳赫为每个军官战俘每天支付1.5马克的伙食费,为战俘的服务人员支付60芬尼。壕沟里还有网球场。如果战俘发誓不越狱,还可以获得在堡垒周围放风的机会。- c$ B0 n, r1 D+ l( f5 M

) s9 x3 I# B. F* ]& U戴高乐并没有发誓,他在为自己的越狱偷偷做准备!
% O. f: j4 V' |$ n& I6 U+ I: V; `1 v
他谎称要做一个橱子,向狱方要了许多木板。他用网球拍的金属套圈把木板连接起来,做成了一架梯子。再加上用床单做成的绳索和偷配的城门钥匙,一切都准备齐全了。越狱靠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他联合了其他战俘于1917年10月集体越狱。第一次越狱为他带来了10天的自由,他朝莎弗豪森方向一路逃跑,后来被一名德国士兵在一个粮仓中逮捕。戴高乐又被押回了玫瑰堡垒的战俘营。( a7 T9 Q& g: g2 S( F5 l
! ^9 i: y* N3 [4 a4 B
在看守人员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他又展开了第二次越狱。他乔装打扮,换上便装、戴上眼镜、贴上胡须,从从容容地从看守人员身边溜过。在离克罗纳赫几公里远的奥格兰根城,他还打着军事名义的幌子征用了群众的一辆自行车。在里希特菲尔斯的火车站,戴高乐被人认出,再次被捕。
* o5 j/ h: s. c  m7 y4 h
# [0 [0 h' ~1 }* S  w' q因为两次越狱,军事法庭判他两次60天的拘留;由于侮辱巴伐利亚铁路工作人员,外加三个星期拘留。拘留期间,监狱把他同杀人犯关押在一起,戴高乐表示强烈抗议。
( T3 }6 a: s4 R1 I/ D( b5 m
1 J4 ^- O: J/ f) k8 B9 b" s: l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戴高乐被释放。回到法国以后,他因为五次越狱被授予“越狱勋章”。) v/ s8 G) c$ Q3 j, F; n# @2 `

4 ]+ m9 u4 y  _1940年,他流亡英国,同“反法西斯民族阵线”一起反对希特勒德国。
8 j" a- Y6 x' ?# K9 X. F( I- S+ x0 q7 \7 U2 _' T
1944年,戴高乐以将军的身份回到解放后的巴黎。
/ w/ o$ Y9 t% G& u9 ~: H  v( g
: ]! Q$ Z# ~( B5 F; [- [0 L6 h1958年,戴高乐出任法国总统,并与阿登纳执政的二战后的德国进行政治和解。  Q% m& `4 w2 j" l- J7 T5 i
- T" S% P+ G; v5 k5 ?: C
1970年,戴高乐去世。; t: K  q& l" G& I& l, q4 y/ k. H1 g

9 V. n5 Y+ B! t% E
: X% @. ~4 d+ q3 ^9 t5 z% }  ^到这里,我们的克罗纳赫历史之旅就告一段落了。
+ M' H) z* B3 K6 q4 T7 X
9 k( z% a! H; m" J1 n2 L欢迎您继续收听我们的结束语!. ]" O3 @/ ^: ^" g

$ k- f; g4 K( h
/ p1 w5 @8 w2 f2 J- A
* L  b) t; T2 E
# O- W- ]6 X0 k/ C, }1 n( {1 _0 l) T

* Z+ s6 m: w4 f& y1 x9 e3 }, w& K0 d. ^
Text © Ulrich Stempel LC Kronach 2010
8 o& w: s9 u+ K0 v; l-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8.2025 10:0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