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29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13海德堡拉贝塑像落成仪式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4.8.2005 19:03:50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813海德堡拉贝塑像落成仪式

总共来了75人,比预想的50人要多。

战后德国著名的外交家评论家,拉贝日记出版人,拉贝生前的朋友,前驻华大使、驻罗马尼亚大使、驻伦敦特使, Dr.Erwin Wickert的即兴讲话尚待纪录整理。

德国媒体有北德电视台NRD,Mannheimer Morgen, Mainz Tagezeitung, Rheinneckar Zeitung.另外DeutschWelle和Spiegel TV 远程采访。此外,在塑像离开不来梅之前,当地的媒体对许亨进行了采访(媒体名字还不知道呢,汗,,,)

中文媒体有:香港凤凰卫视驻波恩记者,新华社记者,华商报总编,现场没有见到环球时报记者。另外,本人作为客串记者向中国青年报和杭州都市快报提供新闻素材。

海德堡汉学系没有汉学家来,只有学生,但来了一位纽伦堡的汉学家Ruth hallo女士,还送给我们一部她撰写的介绍拉贝的薄书,,,,,

来的人当中有中国学生也有德国学生,有媒体,有拉贝家族的其他成员,,,也有远道赶来的德国人和华侨,
学生主要来自海德堡当地、曼海姆、歌庭根,克劳斯塔,凯泽斯劳滕,斯图加特等地。hannas特地从慕尼黑赶来为我们拍摄DV.

更感人的是:一位远道而来的中年妇女(忘了是慕尼黑还是纽伦堡),自称是华商报读者,看到消息,老早就千里迢迢提前赶到了这里,一定要坚持先亲自献上一束自己带来的鲜花。可惜后来来宾纷至沓来,人手不够,再后来又挤的水泄不通,一结束就找不到她了,都没来得及问她的情况,也没来得及留一张她的照片,,,,,如果有人有她的照片,不妨发到这里,,,,,

-------------------------------
发给媒体的新闻稿
德国第一尊拉贝塑像的揭幕仪式
一,捐献塑像说明:
值此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之际,为了感谢和缅怀拉贝先生及其伟大的人道主义行为,我们在这里为拉贝先生在德国的第一座塑像揭幕。

1937年,出于人道主义动机,拉贝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中国人民对拉贝先生的义举万分感激,把他称为“南京好人”、“活菩萨”。他的行为被国际媒体视为“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行为之一”。
通过《拉贝日记》的翻译与出版,拉贝先生的名字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但在他的家乡德国仍是默默无闻,甚至没有一座可供人们凭吊纪念的塑像。
我们很高兴能填补这个空白:捐献德国第一座拉贝先生塑像,尽管这一天来得显得有点晚。

我们这次活动是由几个在德留学生自行发起并组织的。为此我们专门组成了一个临时性的学生组织“真相与和平”(“Wahrheit und Frieden”)。我们愿意以中国人民的名义,感谢我们的恩人拉贝。我们相信,为他捐献塑像,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

二,我们的心愿:

我们这次以留学生的微薄之力,捐献一座小型的塑像,是希望能够以此扩大拉贝在德国的知名度,引起社会大众的注意,并希望借此帮助托马斯·拉贝教授(拉贝先生之孙)完成几个心愿——这同时也符合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心愿:

1,使约翰拉贝交流中心能够得到各界支持,成为固定对外开放的场所。不但做为一个小型纪念馆,同时也做为China-Haus, 供中国和日本来访的学生学者们使用,以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2,拉贝在汉堡出生,在柏林去世。因此希望在媒体的帮助和呼吁下,将来能够获得官方的批准,在柏林市中心树立一座拉贝先生的全身塑像;如有可能,在汉堡再为拉贝树立一座纪念碑或塑像。
3,为正在筹拍的一部关于拉贝生平的电影寻求各方面的支持。

此外,作为发起人,我们还有一个心愿:我们想委托媒体帮助我们寻找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等拉贝先生当年同事的家人。克勒格尔先生(christian kroeger)是1937年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财政局长,同时也是拉贝先生的同事兼朋友。我们仅有的线索是,他的儿子名叫彼得·克勒格尔(peter kroeger);在美籍华人作家张纯如女士去世后,人们便失去了他们一家的线索。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拉贝先生的义举及其人道主义精神能够得到德国大众乃至国际社会广泛认识,让更多人熟悉《拉贝日记》的内容。

我们也希望本次活动能够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微薄的贡献。为此,在托马斯·拉贝教授的赞同下,我们也向日本驻德国使馆发出了邀请,他们回复将发一封传真及贺信。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界的广泛支持,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拉贝先生的号召力。不来梅的中国留学生许亨先生牺牲了毕业前宝贵的时间,为我们设计并制做了塑像。另外,德国各地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欧华导报,华商报,北溟网、开元网及其网友,中国国内的同济大学校园网及南京市民以各种方式表示了支持。歌曲《1937》的作者、台湾学生张穆庭寄来了贺信及他的音乐作品。此外,德国公民Wolfangel 也为本次活动捐款。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可能会很难完成这桩心愿。


中国人在心目中视拉贝为活菩萨,我们希望将来在德国人、在全世界人的心目中,拉贝也能被视为活菩萨。

2005年8月13日,于海德堡拉贝交流中心。


----------------------------------
一颗宽厚博爱的心,

叶归林
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憎恨罪恶,他保护圣民地性命,搭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题记《圣经-诗篇,97:10》)

当我们翻阅人类的历史,被其中的悲伤与苦难割裂,被其中的沉重和阴暗压抑。当祖先
们的一幕幕悲剧在眼前浮现,屈辱的血泪将如长夜一般的扩散。我们在其中奔跑,在其
中呐喊,寻找而后失落,希望而后绝望。人类在屠杀与被屠杀中麻木茫然,在行凶和哭
泣中堕落。
当那几页发黄的书页,证明着丑陋与可悲时,是谁在这暗夜里用良知点燃了微弱的烛火
,是谁搭建了躲避洪水的方舟?
当我们都在哭泣,都在怀疑被神所抛弃时,是谁站了出来,手持带荆棘的拐杖,带我们
渡红海,过沙漠?
当家园在炮火中变成焦土,当祖先在法西斯屠刀下殉难时,是谁把他们从毒气室中拯救
,从万人坑中带走?
…………
在圣经中他们是,诺亚和摩西,在波兰,他是辛德勒,在中国,在南京,他是拉贝。
所有的基督教徒记住了诺亚和摩西,所有的犹太人,记住了辛德勒,所有的中国人,也
将同样的记住拉贝。
所以今天我们来这里。我们来不是为了叙述祖先的苦难而博得同情,不是为了谴责夕日
的战争而舔噬伤口。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缅怀一位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故人,是为了颂扬他
的仁义,重温他在风雨瓢泼中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更是为了,叫他的同胞,和我们的
同胞一起记住并传承他的品德,继续人类心底还残存的善良和勇敢。在和平美丽中不忘
记跨越种族和宗教的仁爱。
人类大多是自私的,为自己的安危而奔波,为自己的名利而蹉跎,如果有人会为亲人和
朋友贡献,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如果有人会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牺牲那么他就是英雄
,如果有一个人为别的民族,为别的国家摆脱灾难奔走辛劳,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义
人,他们的行为已经跨越了种族和宗教,这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辛德勒是这样的人,劳
仑斯是这样的人,同样约翰·拉贝也是这样的人。
正因为黑暗,光亮哪怕微弱的光亮也显得耀眼,正因为灾难,义行哪怕是一衣一饭的义
行也显得伟大。圣经中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人类,那么拯救了数以千计犹太人
的辛德勒,和拯救了数以万计中国人的拉贝,就应该是义人中的义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人们牢牢的记忆,只有这样的人不会因为岁月的冲刷而变的模糊。

数十年的光阴不能洗腿,罪恶和耻辱,同样数十年的光阴也不能叫我们淡忘约翰·拉贝
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没有到过南京,但是我却为那里发生过的一切痛苦。我们不可能回到七十年前,但是
我们却要为那黑暗的年代默哀。正因为我们痛苦,我们悲哀,辛德勒,拉贝所做的才证
明了人类的真正价值。他们所拯救不不仅仅是犹太人,中国人……他们所拯救的还是所
有人类的良知和希望。如果说潘多拉的盒子里还藏着最后的希望的话,那么他们就是手
捧着希望的使者。他们是上帝还眷顾着人类的原因,也是这些安享和平的我们拥有自信
和乐观原因。
我们感谢拉贝,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为了他所拯救庇护的25万中国
人。
我们感谢拉贝,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们现在身在拉贝的故乡,在传承他血脉的地
方,这里还延续着他的善良和正义。
我们感谢拉贝,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他的仁义,使我们的存在拥有的意义,使我们
可以告诉自己,人类并没有彻底堕落,我们还拥希望。


叶归林,09-08-2005
----------------------------------
我的发言:

68年前的今天,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4个月后占领南京。
拉贝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在那个人道主义灾难的时候保护了20多万中国人,100%是出于最单纯的人道主义动机( humanitären Motiv),无论是“源心”还是“论迹”,(nicht nur nach die Taete,sondern auch nach der Motiv)都比雇佣了1200名犹太人做工的辛德勒好的多。和辛德勒不同,和在中国不同,拉贝先生在他的家乡德国远为不著名(jedoch weitgehend unbekannt),甚至连一个可供凭吊及纪念的塑像都没有。我想,人们可以这样说:拉贝是仅次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德国人。一个有 10亿中国人知道并且感谢的德国人,在他的家乡德国却默默无闻,无论如何,这是非常不公正的,这也令每一个中国人和有正义感的国际友人(alle ehrliche Leute)感到不安,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很高兴能来填补这个空白(dieses Lueken ausfaellen):捐献德国第一个拉贝先生塑像。然而这个空白竟然轮到由我们来填补,这并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Trost)。因为,这一天来得有点晚。 据说,以前至少有50个人向托马斯-拉贝教授表达过类似的愿望,但后来什么都没有发生,不了了之。

今天我在这里最荣幸的事情并不是能在这里面对这么多的记者和摄像机讲话,而是能认识Erwin Wickert。他是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来宾(das wichtigste Gast)。
我希望,我的祖父,我的父亲,以及我本人,也能活的象他一样长寿。只有那些有着宽广心胸的人才能活的这样长。

[ 本帖作者 allerdings ]





图片附件: [拉贝塑像]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拉贝日记原本]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教授讲完话之后,中国领事孙先生讲话]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众多记者(hanas也客串了一下,厚厚)]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90岁的Erwin
Wickert讲话]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海德堡市长代表,malsburg教授在致词]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学生代表德繁讲话]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叶归林献词]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雪华宣读贺信]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教授本人讲话]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找到京特夫人的金存桐先生也来了,华侨代表]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得到一本Wickert签名的拉贝日记]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感谢凤凰卫视送老人回家]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Wickert的袖珍名片]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右边的两个人看了星期三的曼海姆晨报之后,特地赶来参加]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领事讲话内容]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日本使馆的传真]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西门子公司给拉贝之孙的回信]
用户发表的图象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再来一张记者们的照片]
用户发表的图象
图片附件:
[8月11日星期三,Mannheimer Morgen 的报道]

用户发表的图象
2#
发表于 26.8.2005 16:08:02 | 只看该作者
才发现,原来已经被转到这里了;谢谢搂主。

明晚,8月27日,18点15,SWR电视台的文化节目中将介绍拉贝及我们捐献塑像的事,据说将有3分钟。
http://www.swr.de/kulturcafe/archiv/2005/08/27/beitrag3.html

Sendezeit:
Alle zwei Wochen samstags um 18.15 Uhr im SÜDWEST Fernsehen in Baden-Württemberg.
Wiederholung montags um 3.30 Uhr im SÜDWEST

ohn Rabe
Der lebende Buddha von Nanking
John Rabe (Quelle: John Rabe Kommunikations Zentrum)

Von den Chinesen verehrt, in seiner Heimat vergessen - der deutsche Kaufmann John Rabe hat während des japanischen Überfalls auf Nanking 1937, der mit einem der grauenvollsten Massaker der Geschichte endete, durch sein mutiges Handeln vermutlich mehr als 250 000 Chinesen das Leben gerettet.

Als Repräsentant der Firma Siemens hielt sich Rabe ursprünglich in China auf und erhielt so Kenntnis von den japanischen Kriegsverbrechen während des japanisch-chinesischen Krieges. Durch Vorträge machte er in Deutschland auf die Verbrechen aufmerksam, Rabe schickte einen Bericht an Adolf Hitler. Er wurde von der Gestapo verhört und kurzfristig in Haft genommen.

Zurück in Nanking gelang es ihm, eine 2x2 km große Schutzzone zu errichten, in der die chinesische Bevölkerung halbwegs sicher vor den Übergriffen der Japaner war. Im Garten seiner Villa spannte er eine überdimensionale Hakenkreuzfahne auf, um die japanischen Piloten von der Bombardierung seines Hauses abzuhalten. Nachts schliefen die Flüchtlinge unter diesem Hakenkreuz, die Fahne galt als "bombensicher".
Nach dem Krieg verlor Rabe seine Stellung bei Siemens - die Briten gaben seinem Gesuch um Entnazifizierung nicht statt. Verarmt und vergessen starb Rabe 1950 an einem Schlaganfall.

Jetzt wurde endlich ein Denkmal für ihn errichtet - ausgerechnet in Heidelbe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9.4.2024 13:5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