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745|回复: 0

《心经》到底在说什麽?(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5.2019 08: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经》在华人地区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不论是在寺院中或是在家
修行的菩萨,都将《心经》列为早晚必须课诵的经典。不仅在佛门中如此,
道教也将《心经》列为日常课诵及法会常用的经典之一,甚至民间信仰的阿
公、阿婆们也会将《心经》列为课诵的经典。可见《心经》在佛门、在民间
都是非常受人欢迎而且普及的一部经典。为什麽《心经》那麽受人欢迎呢?
最主要是因为这部经典的文字非常少,只有两百六十个中国字,可以很快地
课诵完毕。

不论是识字或者不识字的人都会唸《心经》,甚至会背诵。可是问他们
:「《心经》是在说什麽?」很多人就一脸茫然,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心
经》到底在说些什麽?有出家法师或居士们说:「《心经》所说的就是缘起
性空,就是性空唯名。」他们严重的误会了《心经》的真实内涵,是为心外
求法的人。那《心经》到底在说什麽呢?《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是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就是声闻菩提、
缘觉菩提和佛菩提—的一部经典。

「声闻菩提」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就是声闻人听闻 世尊的开示,用
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虚妄,
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
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等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捨寿
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馀涅槃,永远不再出现于三
界。

「缘觉菩提」是缘觉所觉悟的法道。就是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
有一个「识」,生、老、病、死苦乃至名色等法都是由祂所生,而且没有任
何一法可以超越祂,如 佛在经中所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这个「
识」就是每一位有情都有的真心。缘觉观察蕴处界诸法都是虚妄,唯有这个
「识」才是真实。知道入无馀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这个「识」存在,所
以断了三缚结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
捨寿时入无馀涅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永远不在三界现身。

「佛菩提」是菩萨觉悟成佛的法道,也就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
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 佛的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而圆满十信位,
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七住破参明心,开始内门广修菩萨
六度万行,以及十住位眼见佛性,看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成就如
幻观,圆满十住位。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修行;十地圆满后
转入等觉位,于百劫中专门修集福德来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
形好,所以无一时非捨身时,无一处非捨命处,只要众生有需要,不论是内
财、外财全都布施出去。

百劫修集福德圆满后,上生天上,于天上观察众生的因缘,待因缘成熟
时诞生人间,八相成道,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
等性智及大圆镜智现前,于夜后分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
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菩萨从七住明心开始,了知万法都是从这个真心出生,
不能外于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现;如是次第修行,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最后证
得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

从上面分析可知:《心经》所说的真实内涵,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离
开这个心,蕴处界诸法以及三乘菩提等法就不存在了。不能离开「心」而谈
《心经》,不能外于「心」而谈蕴处界及诸法等。

《心经》所谈的面向有三个:第一、是「心」,也是《心经》最主要的
宗旨,亦称为空性心。祂从本以来就在,未来也不会灭,祂真实存在。不是
像有些法师、居士们所主张:「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将 佛所说真实有
法的空性心变成虚相法,成为 佛所说的断见外道。

第二、《心经》所说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是空性心藉缘所生的空相,是
生灭不已的虚妄法。

第三、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係。空性心本身不生不灭,而蕴处界
及诸法等空相则可以现前体会其生灭无常。这两者的体性不同,前者是不生
不灭的法,后者是生灭不已的法。由于两者的体性完全不同,不属于同一个
法,所以称为非一;而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是空性心藉缘而出生的法,本
身是空性心局部的体性,摄属于空性心的一部分,与空性心不异,所以称为
非异;合此非一与非异,名为非一非异。这个道理犹如手与身体,手是手、
身体是身体,两者非一;可是,手是身体的一部分,不能说手不是身体,故
名非异;合此手与身体之间的关係,称为非一非异。

接下来谈《心经》的本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
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已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
』正知见的菩萨们,很深入去参究时,因为一念相应慧,于一刹那间亲证真
心之所在,现前观照真心本来就自在,照见蕴处界等诸法没有一法真实,都
是虚妄的,因而发起般若智慧到彼岸。」像这样能够亲证真心,可以现前观
察真心本来自在的菩萨,名为「观自在菩萨」。当观自在菩萨从他所亲证真
心的实际理地来观察时,发现没有蕴处界及诸法等任何一法存在,但却不妨

碍在现象界中有蕴处界等诸法的生、住、异、灭现象。既然实际理地无有一
法存在,当然就没有所谓的生死以及种种苦厄可言,所以就度一切苦厄。

有许多法师、居士们解释「观自在菩萨」,认为就是 观世音菩萨,这实
在误会得很严重!事实上,《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是指因为遇到真善
知识开导,并且为他建立正知见,菩萨认同及接受真善知识的教导,建立「
真心本来就自在」的正知见之后,深入参禅、参究,寻找本来离见闻觉知、
本来自在的真心,于福德、智慧、定力等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了
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现前观察到真心确实离见闻觉知、确实本来就自在,不
是你观察祂才自在,不观察祂就不自在,而是从本以来就自在,不是有时自
在、有时不自在;像这样具有正知见参禅而证悟明心的菩萨们,才是《心经
》所说的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观自在菩萨透过参禅的方式,很深入去参
究、去亲证真心之所在。然而,要能够很深入去参究,一定要有正知见、定
力、福德等条件来庄严,否则是无法深入参禅乃至可以明心见性的。所以自
古以来证悟的禅师就只有少数人,而不是多数人。

所谓的「正知见」,是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告知真心离见闻觉知,要用
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参究,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心,
告知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似一等等。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
定的功夫,于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时,才能悟得深、体验也深。所谓的「福
德」,就是于正法团体中所培植的福德资粮。具足如上的条件而深入参禅,
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因而发起般若智慧到彼
岸。当菩萨一念相应慧而明心,般若正观现在前时,发现真心真的如真善知
识所说,祂本来就自在、本来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起种种分别,会分别六
尘的是有染污性的妄心七转识自己。

当菩萨明心证真成为观自在菩萨时,现前观察:一者、这个本来自在的
真心,实际理地无有蕴处界及诸法等任何一法存在,却不妨碍在现象界中,
真心藉着种种缘而有蕴处界等诸法不断地出现;因而观照蕴处界等诸法都没
有真实的体性,正是《心经》所说的「五蕴皆空」。二者、这个真心的实际
理地无有一法存在,观自在菩萨证悟无所得真心及转依成功时,来观待蕴处
界诸法也是无所得,所以观自在菩萨就在无所得中不断地修除烦恼,不断地
增长智慧与福德。这样的作为看来好像有所得,其实是无所得,这都是因为
转依真如无所得的缘故。纵使在现象界有种种苦厄出现,观自在菩萨转依无
所得真心,也不以为意,因此「度了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就在有所得之
中无所得,如是次第修行,最后得以成就佛道。

综合以上所说:所谓的观自在菩萨,是指证悟明心的菩萨;因为他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时,一念慧相应,般若正观现在前,找到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然后
观待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都是真心藉缘而出生的,都是虚妄法,
因此照见五蕴皆空;观自在菩萨观待蕴处界等诸法,虽然在现象界中示现有
种种苦厄存在,可是菩萨依所证而转依真心无所得之体性后,根本没有任何
苦厄可言,所以就度了一切苦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3.2024 19:5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