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唐诗楼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2:29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咏怀古迹·其五》
作者: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解】:
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3、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4、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5、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伊、
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6、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
7、失萧曹:意谓萧、曹虽也是宗臣,比之诸葛亮未免不及。
8、祚:帝位。

【韵译】:
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
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
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
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
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
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
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

【评析】:
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
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但其中把汉室不能
恢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2:40 | 只看该作者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作者: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解】:
1、生涯:犹生计。
2、顾:回看;
3、无如:无奈。

【韵译】:
平生那料还会承受优惠的诏书;
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
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鸿雁飞过;
淮南木叶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
寄身沧洲我真喜欢离海滨较近;
顾影自怜白发丛生也无可奈何。
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
愧对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风波。

【评析】:
作者一生中两次遭贬。诗是他第二次贬往南巴(属广东)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
时写的。诗人虽遭贬谪,却说“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胸中不平。明明是老
态龙钟,白发丛生,顾影自怜,无可奈何,却说“寄身且喜沧洲近”,把凄凉伤心掩
饰,委婉地发抒不满情绪。全诗虽感叹身世,抒发悲愤,却不敢面对当权,其矛盾心
绪,溢于言表。
此诗或以为是“由南巴回来过江州时作,故首句有‘岂料承优诏’语”。但从末
句“犹遣”看来似乎不是诏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2:51 | 只看该作者
《长沙过贾谊宅》
作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解】:
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2、栖迟:居留。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文句: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
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
5、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
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
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
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评析】:
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
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
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
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3:03 | 只看该作者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作者: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解】:
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
3、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4、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韵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
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评析】:
这首诗仍然是遭贬后抚景感怀之作。诗意与前一首诗相同,借怜贾谊贬谪长沙,
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
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元
中丞寄诗的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3:14 | 只看该作者
《赠阙下裴舍人》
作者: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解】:
1、上林:上林苑。
2、紫禁:皇宫。
3、长乐:唐宫。
4、霄汉:指高空。

【韵译】:
二月时节,上林苑的黄鹂活泼飞鸣;
初晓的紫禁城,洒下一片浓浓春阴。
长乐宫的钟声,消失散落花树丛外;
春雨中龙池旁的柳色,也更浓更深。
春季阳光和暖,驱散不了穷途之恨;
仰望霄汉,常怀程昱梦中捧日之心。
十多年来,我献赋皇上却未得赏识;
而今白发苍苍,愧对你华簪裴舍人。

【评析】:
这首诗是投赠中书舍人裴某的,诗中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目的在于向裴
舍人请求援引。诗的前半首写景,写的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借以烘托裴舍人的身
分和地位,受宠得幸,随皇帝行幸上林,临朝紫禁城,在长乐宫草诏,随皇上起居龙
池。虽无一字写裴舍人,却句句恭维,不露痕迹。下半首自伤不遇。先说自己生不逢
时,“阳和不散穷途恨”;再说自有捧日之心,愿为朝廷服务;可是十年献赋,却不
遇知音。含蓄婉转,保持身分。“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也是“标雅
古今”的名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3:45 | 只看该作者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解】:
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韵译】:
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评析】: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
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
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
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
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3:57 | 只看该作者
《同题仙游观》
作者: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注解】:
1、五城楼:《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
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2、宿雨:隔宿的雨。
3、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韵译】:
在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楼;
正是风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
山色空,和远处的秦地树丛相连接;
近处传来捣衣声,报告汉宫已经深秋。
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坛,更显道观清静;
小草铃芳扑鼻,犹衬出山洞小径深幽。
不用再到别处去寻找,世外仙境所在;
人间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丹丘。

【评析】: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
观”。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
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末联引用
《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全诗语言
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4:09 | 只看该作者
《春思》
作者: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解】:
1、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
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
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
国杭爱山。

【韵译】: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
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
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
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
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评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
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
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
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4:21 | 只看该作者
《晚次鄂州》
作者: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
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韵译】: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评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
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
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
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
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
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4:35 | 只看该作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吹动。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韵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评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
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
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
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
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
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0.6.2024 08:2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