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16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启蒙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5.2010 21:3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参加了王安忆的见面会,很睿智的中年女人,目光冷峻,居然比她的文字还冷静,还咄咄逼人。今天的主题是她2007年的书,启蒙时代。主要是讲从文革里成长的一代人的思想启蒙历程,她的原著还是饱含希望的,给了主人公一个从蒙昧无知,到独立思考,从混沌盲从,到启蒙思索的机会。故事里都的主人公都是孩子。
* }& u9 Q, n8 X3 S! d听她娓娓道来,受教了。只是一直在想,那个时代真的会有多少人思想启蒙呢。答案竟在见面会后的一个小环节揭晓了。见面会后,大家斯会意尤未尽,纷纷围到台前交流。此时我身边的某位国内来的官员,五十岁上下的样子,当着所有人的面向训斥自己的儿子一样训斥他的随从,大概就是些行程安排变化的琐事。他的随从纲要解释,他却伸出手指指着鼻子说了句很难听得话,拂袖而去。  h' A) ?5 t: B) M. I2 Z% H
看啊,这就是那代人,那代人里最典型的,他们从小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缺乏最起码的修养,他们戴着红袖章革了所有人的命,打破了所有的道德,连最起码的尊严都不懂。口口声声地喊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确是一帮地地道道的伪君子。这就是那整整一代人最代表性的特征吧。
9 U- C, f/ E( m+ g% `, G启蒙时代,欧洲的启蒙时代,是卢梭,是伏尔泰的时代,抗争宗教和黄权,探索人的权利,探究个人的社会地位与关系。是这个社会对人的尊重,对每个人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启蒙时代。相比之下王女士的那个启蒙时代真是有太多遗憾,又有太多她个人的影子,她个人的理想主义了吧。9 r1 [- I1 S) Z0 h. E* Y5 L
好尴尬,好无奈,悲剧阿。
2#
发表于 3.5.2010 22:56: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是个好帖,我正在想问问大家听了王安忆讲话的感受咧。
3 [* E! G' s2 w8 p- o0 O$ ~; q8 A
我个人的感觉是,对一个作家,虽然她是名人,是牛人,但是也不能要求过多。。就像今晚很多年纪大一点的人问问他,几乎是在质问王安忆,文革有那么温馨么?有那么童蒙么?应该是很黑暗,很暴力,很悲惨的吧。。。云云。。
5 H0 [0 p; p; y0 M, y% ~6 R0 y
& W* L, S9 M# x! ]1 f全场我最欣赏王安忆的一句话,就是她说自己是个很自我化的作家,想什么就就写什么,我觉得她作为那个时代的过客,从她的角度去写文革,写出自己观测角度下的文革,完全是可以的嘛。。。她又不是历史学家又不是政治评论家,为什么非要让她站在一个全面准确的高度,客观的评价文革咧?$ z/ b# p% Q  e: k4 m

! G9 M3 F7 s& ?* @0 f6 N/ C作家就是作家,并不是什么指引我们生活的人。她的任务,无非是以自己的角度写出自己眼中的生活,读者不应该要求她一定要承担过多的责任,来告诉你到底生活是怎样的。
, |' ?0 c4 O1 ]+ M5 k3 L' G, I. E: T6 m6 v) D, f; R2 M
我觉得王安忆在回答很多问题时,沾染了很多中国社会里的坏毛病,比如顾左右而言他,比如老是喜欢讲一个笑话显得自己很幽默,其实是在逃避话题。。。很多人以为这是机智,但我以为,真正的机智,是机智的回答,而不是机智的回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3.5.2010 23:29: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两位都说的都有理,我也来发表点拙见,希望不要贻笑大方。
+ F3 D& \$ B7 L我也发现她很喜欢用讲故事的方法迂回地回答问题,也许她是想用那些故事,也就是所谓的生活,来“启蒙”大家自己找出答案吧。就像楼上GG说的,我们对作家的要求太高了,总是带着崇拜,以为他们一览众山小,但是却忘记了,如果全知的话,也就写不出小说了,要写哲学巨著了。文艺评论,有多少欲加之词啊,听得好,就说一个火眼晶晶,听得不好,就说是过度阐释。写的时候,也未必见得有那么多斟酌。作家和评论家,合作愉快就是一帮一一对红,合作不愉快,也可以是一种炒作。8 W( Y% S0 e! |( _  D7 S& ^
愚钝的我认为成长的欲望并不仅仅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是渴望快速成长的,都是对每个时代有着懵懂地不理解和盲从的。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合身的衣服在社会注意初级阶段都是白驹过隙,大多数时候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模仿大人,也未必就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愚以为这就是本能,谁没有走过那个阶段。大人喊得口号小孩并不懂,但是她也可以喊出“革命不分年龄”,想到我小时候写过无数次的“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不禁哑然失笑。大人喊得口号并没有落实成行动,小孩的当然也没有,从这个层面上所,大家都是革命的无知儿童,也许这恰恰才是需要,用生活的真实性来给“启蒙”吧!4 @* P: K+ [5 L/ r' L' [3 y" ^* K/ h
谢谢你浪费了生命中的三分钟来读我的砖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4.5.2010 00:4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okushade 于 4.5.2010 01:53 编辑 4 Y2 w+ D# B/ ~# x& e% U
' U# s5 M) C2 D7 a$ }
王安忆暧昧地很有水准。
7 ?1 p$ U3 H& b7 ^. M- T$ Q# ^/ `  J/ h7 ~3 T0 R
不过这个相对主义的调调太令人熟悉了,文革成长起来的一批今日中国的都市bourgeois,多多少少都居然还有些暧昧的归属感。所以丁学良当年在美国炫耀起自己的文革战绩来是何其自然,甚至有些得意,结果被听众老太太痛斥到哑口无言。5 I" _& |" r' J; W2 y- P- M5 @+ X, X0 p

& a. T2 R$ R9 {今天那位“满怀感激之情”,起立致谢的女士不就是活生生的一例么?  如此看来,王安忆自我化么?那一代的共享记忆,她看来也是深有感触。所以才能在靡靡如今日之“盛世",开出这道颇合胃口的药方,回应她那代的集体认同危机。
6 H+ ]) O+ x$ {& ]7 S
. U# M7 h1 V* E2 V: t! G选读的那段,似解构又非解构。然经其本人之口,竟真是在对她所谓‘不擅长描写的大时代’进行一番温情的重构(听她举的例子)。某人一惊之下,就不由自主跳跃了...联想到三月底汪晖在费城侃毛主义的morality(当然,现场遭遇痛批), 四月中老杜定居北大开讲‘儒家现代性,’ 五月初又惊闻什么‘文革的启蒙性’...中国的知识分子发起烧来还真是蛮有季节性的......
3 I8 M, U1 e+ f. D
9 [  R, G6 @) w+ D! e1 Q/ U4 e; Z: CBTW, 独国还是太河蟹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4.5.2010 09:3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珂珂 于 4.5.2010 10:52 编辑
* X. m+ j. v5 k5 q  K
& s7 x# r+ m6 K5 A9 i回复 1# cachoom
/ k- ?" ?8 X+ O+ a. Z  O( H5 ]( q/ Q5 K2 ]
: v4 O7 V( X# @7 T
    你观察的还真细,那会儿我干嘛去了?大概是要签名去了,呵呵0 r6 u0 B+ b$ J6 k: ]% w0 u  H4 W
4 r* o( f7 _+ a( Q& h6 y0 j
其实我觉得王安忆挺坦率的呀,她还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3 ?7 h& O3 H* q, X+ m$ \( @! z
4 }, I, v5 a* l2 u
倒也并不是说要为文革平反,只是说在这轰轰烈烈的狂飙的时代车轮下,在僻静的乡村,甚至是在革命中心的大都市的普通市井生活中,质朴的人性还是从未泯灭的。, I' U5 \. z. t7 j

& ]% C# l+ w5 O0 W4 Y- |那个时代,书本和学校的教育都是极左性的,为了所谓革命事业宁可放弃亲情,背弃最基本的伦常,但是文革砸了学校,学生们都放大假,没了革命教育了,反而是回归家庭回归生活了,在生活中成长,而并非在革命教育中成长,反而使得成长更人性更健全更正常。
' l( ?0 m$ o- L2 H, B! d# O0 ^& w9 n
! ]$ C) V0 I4 P. S作家本人因为文革的开始而不必再有任何中考的压力,也不用再到学校接受革命教育,而是转而向生活中汲取最质朴的成长养料,她认为这是一种启蒙,而且文革本身是蒙昧黑暗的,但如果不经过这个年代,或许也没有后来的对过度崇拜毛泽东行为的质疑,也没有后来毅然决然的推陈出新改革开放大洗牌,和由阶级斗争转而发展经济的决策制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启蒙。
/ J) @  c, h: S$ {  N" `& }3 X  w, E0 j! y. f; ?
凡走过必有收获,历史中没有多余的篇章,时代与时代之间必是环环相扣,因果相承,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没有文革就好了,但也不一定,谁都不知道“如果没有XXX”之后会发生什么,如果没有真的走过,我们怎么知道后来会是什么,也许全民还都沉浸在对毛泽东的膜拜中呢。
4 v& G; i. g3 @% E# u+ P1 l1 e: w: x1 g3 z* p8 O& W7 _
还有一点我们要留意,作者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文革的,她没有挨过批斗,也没有被关过牛棚,那些离她很远,她只是描述了一个孩子的身心在文革中的成长过程,我记得我妈妈也和她差不多,我妈妈说她对文革的印象之一,就是免车票到北京,把北京玩了个遍,对一个孩子来说,文革的过程不乏快乐。
: ~& H; Y' H1 ?+ ?
! J* w+ W* g" ?' `* t1 s* l& P再说,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文革,我们的信息全部来自于他方,换一个角度看看文革又未尝不可呢。" }$ v8 k, Y. j* J' g5 \- ^# C  o

! Z5 e  Y# i! ?3 E最后最重要的是: 这只是部小说,还是要用看小说的态度对看待它的,就像电影一样,虽然艺术从生活中来,但小说和电影并不代表全部的生活,它有作者、编剧和导演的主观性在里面,这些都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的创作,是虚构的,我们看它们欣赏它们吸收它们,甚至陶醉于其中,但并不需要被他们所困扰,不需要深陷其中,而去过度诠释它们,它们只是生活中的某层某面,现实中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更需要我们去理解。$ [- R7 o; r8 l( i* t

8 Q5 {; p, l8 X! m/ j5 }
/ v# w; Z! `$ H5 @# L' I1 p抱歉啊,本来只想写句玩笑话,结果还是没能刹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4.5.2010 10:27:3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为啥昨天不把这么一大堆精彩的话丢出来呢?遗憾啊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4.5.2010 10:45:3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王安忆想给被党国完全否定的文革添一点人性色彩没有大错,任何个人回忆都是合理的。但是作为作家,她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同时,她作为作家有没有责任对当时的情况做反思,尤其是把本身的经历和别人的经历熔到一起看?王小波写的文革也没有痛心疾首,涕泗横流地诉苦吧,可是他在幽默可笑的同时又揭示了文革的荒谬和残酷。老实说,听王的回答蛮失望的,矛盾之处甚多。不过正印证了我对她作品的印象,就是:一个一般的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4.5.2010 12:36:57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散会后的那几分钟发生的事,很具代表性,国人的各色嘴脸,一一展现,这其实就是生活,所受启蒙的不同,注定彰显的也就有差异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4.5.2010 14:01:4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有人语气激动得一再表达对王的喜爱,甚至评为第一女作家感到很莫名,虽然偶也当堂表达了读过她的书,算是欣赏吧。
8 l+ M( \3 o5 G$ f1 K5 \9 W! c  ^% ~1 w
昨天最让王安忆跌停板的一件事,是她自己爆料,说碰到了小说男主角的原型南昌,猛然觉得,老娘当初怎么那么傻,那么崇拜他,老娘现在比他牛多了,有名多了。
+ F, ]! x3 M( T: @; g& X- r1 f* ~5 @* B* b4 x
我当时一直没有搞清她想表达什么,或者只是说个八卦大家听听?本来想拦住问个究竟的,但是鉴于此种座谈会,一般只是提问答问,从不发生真正讨论的现实,作罢。
& P. K' d+ s* w! j$ J8 d5 Z
" }2 B- Y6 Q' Q( @: `% q上面有人说的文革,王是否矫枉过正。我觉得她没有,因为她没有这样的实力,也没有这样的位置。其实我昨天已经暗示地问她,现在已经21世纪了,还在拘泥于文革的thema写来写去,是否与大时代精神不符。。。结果此女很生猛,来了一句,100年后人家看,老娘其实和你是一代人。
& Y5 F  ~; J( L) @* j) ]
3 a8 c2 S# S2 e5 v$ l* n# D6 A她的位置决定了她的沉淀就那么多,因此只能写出那样的小说,不是说她想表达什么,而是这就是她能够表达的。。。如果你要她写白领怎么奋斗,蜗牛怎么买房,剩女怎么找老公,她写不出来,因为她的经历和生活方式其实已经与这个大时代脱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4.5.2010 20:50:13 | 只看该作者
大概她本人读到以上诸位的话,也会有些许欣慰。大家没有非黑即白的吵吵嚷嚷,也没有口号式的叫嚣,毕竟在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说事情。她说,文革大概不是历史的偶然,我一直相信某种必然,大概在文革之前就有某些事情不对劲了。我觉得她讲得有道理。文革之前的左左右右就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我想,更深刻的是从文革前的一百年我们就在做一件事,打破,我们打破了传统,文革推倒了家庭传统的最后一面墙。我们打破了所有以前认为对的,因为我们觉得这就是国家衰弱的原因。我们喊造反有理之前的50年,五四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就把造反当成时尚了。谁要是不革命,谁就是落后的,谁就是不好的。黑白可以反复颠倒,所有不好的都是因为传统,所有现时的都是好的,所以就有了全中国最大的犬儒鲁迅,民族性也拿出来批判了。挖了祖坟还不够,还要把自己暴尸。从某个角度上说这是文革之前的种子。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不再打破。给人留个面子,给自己留个余地,这是什吗?这不就是尊严吗?这不就是文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7.2025 01:0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