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塞憋着没去厕所一口气看了7页,看时间讨论到2013年年底嘎然而止,很奇怪啊,我想这样的讨论应该一直会持续才对,毕竟孩子教育肯定是做父母的一大心病啊,尤其是对咱中国人来说。
9 C) c# D1 o/ z俺也是要给孩子考虑学校的人,虽然孩子还小,所以房子就提上日程了(想着选学区房解决幼儿园和小学的问题),所以俺和LZ有了同样的问题,没想到上开元一看竟然有这么热的讨论。看完后,有了很多启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对事不对人。
* `" P* N7 ]6 \1 V2 k6 _ V: |# ?7 B1 C; l( T- m [# ~. p
1,我想大家有这样共同的问题的,估计也差不多是一个年龄段的,姑且说是70,80后吧。咱们这个群体有啥特点呢,大部分都有在国内悲催经历的。从小学就玩命升学考试,各种竞赛,要不就是各种的补习班还是特长班,即便上了大学也不省心啊各种考研出国公务员拼爹拼胸的…最后工作了吧还得要拼,结果一不小心出国了吧,就朦了,因为这里貌似拼的节奏和方式和国内有差别。但是我们是习惯了自己得到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尤其作为一个外国人,特别木有安全感,所以一定是想着为孩子选一个最少风险的路径来达到成功。但问题来了,神马是成功呢?我们这样想的初衷(选择一条少风险路径)是否就有问题呢?( V- i, g4 t; s/ k
9 M* q" \2 ^8 f2,看很多童鞋在这里说,怎样怎样孩子将来毕业就是领导企业家神马神马,我想问领导和企业家难道就是个幸福的结局吗,就是成功吗?(别觉得我是圣母,我特喜欢钱的)
3 }3 r: f8 |$ n3,国内的教育方式使我们的思维也习惯于“成功”只有升学一条路径,好高中好大学就是大概率好人生。亲爱的们,咱自己已经经历的小半辈子了,问问自己是这样的吗?8 Z F. a y) d( g% k/ E1 X
# D9 g3 E8 ]0 z我想,选学校,升学率和周边环境(觉得这个比升学重要)固然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但绝对不能最重要和唯一[/b]的。1 \6 l1 H$ q% t3 P- w
# R4 w. w' q% ]9 P' s/ S
首先房子自己要住的舒服,这意味着不需要每天路过别人家的游艇眼馋,喜欢运动的周围就有小林子小河的,喜欢夜生活的周围就有灯红酒绿的。请记住,你的生活方式就是孩子的生活模式,你憋却孩子的心理也不会舒坦到哪里去,你开心的原因孩子也会去模仿去寻求。要是咱是个书虫,那选个图书馆做邻居,我觉得就挺好的。若咱自己不喜欢读书,你就是请上德国最好的老师做家教也是事半功倍。
z2 {+ ]" I& @2 M N# S- G5 h3 [
其次我们不能完全把孩子委托给学校,觉得如果选了好的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比如学校是半天的还是全天的,是否能和自己工作时间有平衡。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哪方面特长,那就不如送到华德福呢还是什么特长学校去专门培养。如果自己的孩子就不喜欢学习,那将来就选一个好的hauptschule。自己如果有企业,那让他从小接触商业运作,我觉得也不错。
* ~6 ]9 F8 W! A% Y& U8 b8 {
$ F1 Z+ A: N$ [9 r4 j我觉得最重要的最重要不是孩子将来会成为神马,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在当下让孩子快乐,以及培养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
: J5 N$ n1 G! f% q$ _. ]& G3 _. z; J4 ]) [( V' [4 S5 W F1 ]5 p0 t* e8 f( N, F
当年曾有机会问KELLOG 的DEAN(老哥是印度人),我说;“您看我还年轻,我怎么做才能在中晚年的时候成功呢?”他说:“你觉得什么是成功呢?我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就成功了。所以孟买那个修鞋的,如果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觉得他比我还成功呢。”
0 k. q5 Q$ X$ V6 J7 _' F: l1 [/ L, L" g; O) z) o, q
所以,我想,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一个能为自己生活方式提供便利的区域或租或买(房)。不需要为了在富人区买房,而卖命赚钱而少了陪孩子的时间,也没了钱去度假或者参加俱乐部。
/ t" A& g5 b9 ^; @! g, \1 H* x* |5 J, h4 T: U1 L+ _ ]/ c- D
写下这些,给自己提醒,和大家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