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hallomu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跟德国人交往 (原创)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9.12.2008 15:31:0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说真的,这年头有lz这样积极心态的人不多,说话口气虽不是中国人喜欢的那型,但却让我欣赏。我要继续努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9.12.2008 18:41:58 | 只看该作者
94# anthrax

对于这一点深有感触,我刚来德国时间很短,我在的城市中国人很多,但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中国男生基本上都很邋塌,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反正给人感觉不好,就算在国内,这样的也不是很常见。

楼主很真诚,我刚来,这些经验对我来说很有帮助,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9.12.2008 20:05:4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一概而论谁好谁坏...而且什么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而有些东西虽然对你是好的,但对别人来说,或许就是相反的...这个社会说起来很复杂,但简单的人生活起来也可以很简单.总而言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30.12.2008 23: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30.12.2008 23:4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3.1.2009 14:05:44 | 只看该作者
好长的帖啊,速度慢的我看的累坏了
不过各家言论还真是精彩至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3.1.2009 14:25: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用心和建议我觉得对我很有帮助。我自己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在国内就不大与人交往,来了德国之后也是跟中国人交往,回家就上上中文网站。这样真的很没意思,几个月下来自己连语言水平都没怎么提高。想一想美国唐人街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讲英语,就这么过了一生。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出国的人,并不是像以前那些人一样是生活所迫。出国就是一个开拓眼界、了解不同文化、提升自我的机会。如果不主动和德国人交往、不主动去了解德国文化,那么又何必出这么个国呢?就只是为了一纸文凭吗?

至于那些上纲上线的争论,我觉得真是没有必要。你是可以抓住楼主话中某一点欠妥的地方大肆引申,但是这样真的很无聊。谁发言的时候会仔细考虑以至于滴水不漏呢?要是那样的话我们真的不要说话了。

总之还是谢谢楼主费劲写这个帖子的主旨,我从中受益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10.1.2009 22:35:55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我都赞同, 也见过不少虽然内向但是智商很高的中国人在德国的研究所或者大学里都做出了很大成就
的人,这些人我也是很钦佩的。我个人挺喜欢开朗活泼,喜欢户外活动的人,不太喜欢整天御宅的,这可能
是 ...
hallomuc 发表于 28.10.2008 20:20


以上二位的观点我都同意,其实并没有抵触的地方,因为这是两种人。有这么一种人,语言不过关,内向,自卑,整天自闭,但是跟中国学生都很谈得来,好像就像换了个人,当面对外国人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愿意选择绕道而行,敬而远之吗?我觉得更多的是无奈吧,内心中也许十分羡慕那些能够和德国人谈笑风生的中国人的,所以他们的内心积聚着一种力量,永远在“开口”与“躲避”之间挣扎,楼主的建议对于这样的人就是很适用的了。关键是在性格上能否战胜自我了。其实细想一下,性格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进而转变。
而jorio同学的建议中提到的是另外一种人,在外人看来他们闭塞自我,很少与德国人交往,但是绝不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为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去交流的意愿,他们不会去在乎面前的是一个中国人还是德国人,其实他们过得很自在。不过可能这种性格的人要少得多。 大家毕竟都是社会人,群体的认同还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11.1.2009 00:43: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建议是好的,多谢多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各自取其所长,拿为己用吧
而且每个人的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
个人领悟 个人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15.1.2009 22:38:43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呢,既然来了。就要入乡随俗,比如德国人有些很不好的习惯我们也要适应。尽可能的关注德国人的话题。就我的经验来说,其实德国青年跟我们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国家不同我们关注的利益和具体问题不同罢了。比如楼主说的卡拉ok问题,在德国没有市场。这不仅仅是因为国情不同,懂乐器的中国人没有德国人比例高——还有一个不同在于德国这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流行文化,就是美国的翻版。因此德国青年人所有的娱乐手段都是美国的翻版。而大陆首日本影响比较大。k歌就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
参加party,喝酒跳舞,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反感的,尤其是喝高了以后有些德国人在跳舞的时候占女孩便宜。我也跟同学去过国内的夜店,感觉跟德国这里没有啥区别。尤其是disco里面,也是鸡鸭满地走,给钱就包宿的状态。
另外,绝大多数我接触的德国青年人都是狂热的足球迷,对篮球则非常不热衷。。。而且对我感兴趣的意大利不太敢冒,幸好我还懂点台球。能跟他们凑合凑合。但台球在大陆,就我的印象来说可是小混子们交流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
说到德国人精力充沛,我觉得应该说他们压力比较小。或者准确的表述是中国学生的压力明确,单一,模式化。比如考试,比如四级,比如就业。因此中国学生要么死命的挣扎于考试,要么就是完全放松。缺少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即使有,也在生活压力的挤压下破灭了,很难付诸实施。
这里的大前提就是我们要跟上千万上亿的同胞竞争。而且是在这样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一切都不健全,一切都必须靠自己。压力怎么不大,怎么能不摧残人性。看看当年的日本企业,和日本职员的状况,我觉得全世界都一个样子,只不过是德国人命好,没摊上这么多人。而且又有当年的底子。国家福利体系完备根本不用为自己将来操太多的心。
有时间当然用来充实自己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能留在德国也不错,能让下一代享受德国的福利,当然只要别帮德国人欺负中国人就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5.6.2024 01:1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