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国BBC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启动的一个研究项目,在英国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抽取50名九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初中三年级,14-15岁),由中国老师上课,一个月后和同年级孩子一起参加测试。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还有两集……
9 a7 ?$ Y) x5 W; E1 v: k0 u
说是纪录片,又实在太像娱乐片,BBC导演,老师和同学们的演技不是一般的好!BBC要求一定是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要求对比度强烈,这样才有看点啊!学生们的表现也十分夸张,估计也是要求他们越放纵越表现自我越好,而且中学生最爱挑战权威,最爱叛逆,正中下怀!我们作为在中国出生长大的90前,看这部片子就是各种笑哭,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瞬间都浮现在眼前……而和我们一起观看的是我们的孩子,00后,他们在英国出生长大,看到这些老师,这种教学方式,马上就说“不喜欢!毫无乐趣!无聊!”; V+ D- b* t3 j
- t# e4 e& X6 @6 e
先来扒一扒那所学校,Bohunt School,有1377名在校生,年龄在11-16岁之间,地址是:
Longmoor Rd, Liphook, Hampshire GU30 7NY
人家可不是差学校,如上图所示,Ofsted评级为Outstanding(优秀),并且还获了奖Tes School Awards Winner,但是还是普通公立学校而已,不能和中国的省重点中学比,也不能和英国顶尖的私立中学和Grammar School比。不过哪个学校都有好学生,也有“问题学生”啦,正常正常!大家也不要对英国学校失去信心,据小编了解,英国中小学课堂秩序还是相当不错的,老师讲课时是安静的,之后可以自由问问题和小组讨论,偶尔有说话的,老师也会提醒,有自己的一套奖惩制度。再说了,我们小时候也有同学喜欢“欺负”老师啊,尤其是新来的、年轻的、外教等等,天性啊!
# h5 m1 E( o( `5 K z然后扒一扒这几位中国老师。如下图:左一是体育老师;左二是英语老师+教务,李爱云;左三是科学老师,杨老师;左四是数学老师+班主任,邹海连;左五是汉语老师。
据了解,参与节目录制的5位中国老师中有2位老师来自国内名校,其他三名老师是英国本地的中国老师。2位来自国内名校的老师分别是担任实验班班主任的杭州外国语学校的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以及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省特级英语教师李爱云。
S/ ` C2 v- F5 F
原来如此啊,怨不得大家一致喜欢李老师和邹老师,只有他俩是国产的呀!尤其李老师,温文尔雅,气质极佳。一般真来自国内的老师,出国一定会注意形象,哈哈哈!其他三个都是在英国多年的老师,肯定是故意演成那样的咯?!尤其那个“蝴蝶结”杨老师,你是帝国主义派来诋毁我大中华教师形象的“内奸”吗?哈哈哈!
那个汉语老师(下图),人称“棍子姐”,让人想起了棍棒出孝子,笑哭,教中学生汉语还用棍子指着白板让大家跟着念那些字,也是醉了……如果在英国的中文学校都是这么教学的话?……难怪香蕉娃们都不爱学中文!不过吐槽归吐槽,那几个老师确实很认真负责,而且英语很棒,人也很好。
6 D$ ~5 T3 c" Z# P, O: {; d
揭秘唯一男教师是如何入选的
w/ f1 q- c# t6 o" Z/ Y) G
被英国BBC选中的5名中国老师中,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邹海连是唯一的男老师。邹海连是个80后,从浙大数理统计专业拿到硕士学位后,到杭外担任数学老师。# X4 W% G1 ~5 X+ h
邹海连是这次“实验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数学课老师。在真正上课前,他决定将中国课堂“是一个整体”的思路带给这群英国的学生。他通过做操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感”,他甚至组建了一个班委会,明确每个值班委员应该做的事情。
- V3 Z6 W& M7 b/ P. R2 X5 z
2 o1 r" k. s, x( j邹海连赴英国参加这个项目经历了层层选拔。BBC在选人时,要求第一教龄满5年;第二,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第三是进行全英文教育。邹海连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高中任教多年,平常都是用英文给学生上数学课,所以入围了BBC的初选。初选之后,邹海连经历了多轮面试。! H- H) g# U; I! {( X2 u# }
7 @2 i! D$ `; B I& z) S& E) _
此前,邹海连对当地媒体称,BBC主要核实他的情况,包括教育经历、教学方法以及和该研究项目的契合度等。最后,BBC又专门找了一家独立机构,评估他的心理状况,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等。
6 t! h; L- [: Y邹海连透露,他花了半年时间,才通过BBC设置的重重关卡。邹老师回忆,BBC在选人时开出的3项基础条件,拦住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脚步:第一,该项目要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内寻找老师;第二,这些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至少满5年,少半年都不行; 第三个条件是最难的,这些老师还要具备全英文教学的能力。邹老师说,他的入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可以用英文上数学课。邹老师还表示,BBC当时反复强调,希望他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由于事先签订保密协议,在纪录片播出之前,邹老师无法透露更多具体细节。但今年4月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回忆在英国一个月的教学经历,仍很兴奋。他和其他4位老师都很喜欢那50个英国孩子,临走时,还依依不舍,收到许多祝福卡片。% @; V* t; t: p# i$ W( Z8 C
8 l1 b! `" r/ j$ C: h$ I: v7 @; e邹老师还与记者分享了一些他在英国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虽说“中国实验班”是临时组建的——50个孩子都是自愿报名参加,但是教室却有一股浓浓中国风——墙上贴着学生行为守则、课程表,甚至还有眼保健操图,“勤学善思”等标语。据说,邹老师还组织过一次中国式班干部竞选。- D5 [: t* N& ?8 w0 X# W, w
% g& @. V, O; \3 _
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英国学生都是一脸新奇的表情。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比如升旗,餐厅值日,教室打扫卫生,宣传、晨会主持,课间操领操等,部分学生还很主动的帮忙打扫教室并很享受。也有学生需要提醒的,这都很正常的。不同学生都有相应的职责的,并且得到了锻炼,这英国没有的。
( h% ^( o! J" ]6 O- Y唯一让邹老师他们头痛的,是课堂纪律,每节课都要花不少时间在维持纪律上。
0 B0 K1 W, e2 q( m2 M2 W" `5 L) X2 O/ l6 N4 D! P
“确实有调皮的学生,一直很闹,哪里都有的,好的学生很好的。”邹老师说。
+ e5 J4 f) ^7 y
2 @. V6 f% |$ [' F$ W* A在邹老师眼里,英国学生比较头痛的,倒不是课程难度和纪律要求,而是千篇一律的课程安排,除了上课,居然还有早晚自修和课间操,一样都不能落,而且不能自由选择。有一回上数学课,就有个娃因为在操场玩嗨了没来上课。5 C- K$ _8 O: j4 m8 ^) a
9 s6 ?( t" h, {4 g( j《现代快报》专访李爱云老师
; x* q; q* L; V: D( v李爱云是今年2月23日启程,4月3日回国的,前后在英国40天,前一周进行准备,后面有四周教学,再由伦敦大学进行检测。她的搭档除了一位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IB班的数学老师邹海连外,还有三位曾在中国国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目前定居英国的女教师。5个人包下了这个实验班的所有教学。+ Q$ U# G" S; G% s8 u z4 |) C
李爱云:预告片也是一种宣传,让大家期待这个节目,但只是选取了开始阶段的一些镜头,纪录片共有三集,分别是当地时间的8月4日、11日和18日晚上播放,随着节目的进展,会出现学生表现很好的镜头。说老师训哭学生,并不是事实,建议大家看完纪录片再做评价,最后的实验效果是非常好的。
* [8 H2 @4 z! z
“现在不要讲话,不要问问题,听我讲”,在课堂上说出这句话的,是来自南京的老师,南外初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省特级英语教师李爱云。记者今天联系到了李老师,她说,目前网上流传的,并不是教学的全貌。9 e( c& o3 d- g# E% U
1 R0 e8 ^5 X+ N' p4 Z5 ~李爱云:第一集学生不适应、老师不适应嘛,不仅是最乱的播出来,而且是从最乱的里面挑了最乱的播出来,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他们平时一二十个人一个班,你一下子变成五十个人,你给人家一天12个小时,我们南外学生也不适应啊,这是他们心目中的传统中国(教学)模式。
/ u7 X+ Y; S0 p1 ^& m# b! N5 j( g: v9 N1 o* X
李老师介绍,一个月后,这50名接受了中国式教育的孩子,会和博特航中学同年级的别的孩子一起参加数学和自然科学测试。而哪边的成绩会更好,BBC将在纪录片中公布。
' w% O1 O. O) X# t现代快报:预告片里你在课堂上说到NO TALKING NO QUESTION ,你是真的因为课堂纪律太差生气了吗?
* w; }# t5 g2 ~9 b+ n4 F
李爱云:这其中有误解。我的不少学生和朋友都很惊讶,觉得不太像我。其实这只是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等老师讲完后再问问题的一个表述,中间有个词是NOW,并不是不让学生提问和交流,而是在说话时希望相互的尊重。恰好预告片选取了那个镜头,当然也可以理解。
1 i- r: a$ v, {0 {# W7 q
现代快报:在你看来,学生开始的不适应来源于什么?
8 {* h: R! N$ p" C* s
李爱云:BBC给出的在校时间表,是他们调查传统中国学校的时间表安排的,每天早7点上学,晚上7点放学,学生在校12个小时。当然这和我们中国现在的教学时间不完全一致,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学生是下午三四点放学。因此英国学生开始不适应。还有一点就是,这所学校原本一个班是十几个学生,最多二十几人一个班,我们的实验是50人一个班,班级人数的突然增加,也引起学生的不适应。
1 Y2 H6 c/ l& q) |. O( n: o
现代快报:后来学生们有变化吗?
1 x! h- \0 m' B6 p6 p2 s. C. x李爱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适应,可以说他们非常懂礼貌,而且非常有规则意识。如果真的做错了,他们会主动说sorry;如果要请假,他们会请父母写假条、打电话。而且南外的教学模式其实和英国还是比较相似的,加上5位老师中,只有两位是国内的在职老师,而且也不是传统学校的老师,所以这个适应的时间不长。
0 D& Y; @' d* R" L
现代快报:这个班如何教学?
9 o0 W6 \6 o+ i4 J; \
李爱云:数理化和生物,英国校方给一个指定的大纲,我教的汉语,是我国汉办的教材,英语语法教材是自选的。在四周教学中,我们五位中国老师“包班”。我们有晨会、班会,也有家长会,有问题会和家长沟通,家长也比较配合。同时我们还要教学生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包饺子、剪纸等,这些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 v! k6 U, v" P现代快报:中英两国教育各有什么特点?
4 R% P( Z* d( Z2 R5 S/ @" d: u李爱云:我们肯定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他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具体的学生对比来看,英国的学生们爱思考、爱表达自己是普遍的特点,他们的课外作业阅读类的很多,活动性课程也多,但相对所学知识不深,偏研究型和思考型。他们演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不会一定要听权威的,比如我讲英语带美国口音,他们会提出来。在学习方面,他们不把考大学当成目标,而是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我们中国的学生守纪律,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动机更强一些。
+ _7 G( e+ b- o8 }5 j5 n6 N现代快报:这次的英国教学收获了什么?
/ B$ H7 [' l- h- \
李爱云:虽然不能“剧透”,但可以说的是,在最后的考核中,我们的实验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和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都建立了感情,最后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写了很多小卡片给我。有的孩子甚至说,还想当我的学生。今年10月,有些学生会到泰州来,已经发邮件给我,说要来南京看我。
( i4 |- o& w R6 j5 Q2 J在教学上,也带来一些思考,我们南外的学生演讲能力是比较强的,但与英国的学生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也会把英国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到中国的课堂上来。今年5月份,BBC来到南外拍摄真实的中国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会在纪录片中呈现。
既然老师们给我们解了惑了,各位看官们也可以松口气了,关于中英教育对比的话题还将继续讨论,继续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很好的开端……我们“英国养娃那些事儿”也将继续关注热点话题,深入八卦,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敬请期待之后的系列文章。
: E5 D; F7 @& @: j1 O转载自英国养娃那些事儿
/ R" v9 A! S' t1 |0 B$ @4 U!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