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4.10.2015 09:07 编辑
0 D+ O* C. ]4 b" D9 p3 Q+ z9 l) R: C' i' O4 F
开元网广安报道,9月23日恰逢秋分时节,2015“绿色中国四川行”活动来到了四川广安,德国开元网在内的海外华人媒体代表来到邓小平的故乡,拜谒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纪念这位给我们打开了国门的伟人。* H0 e8 ^9 Z8 W% \/ Y$ A; {4 |7 ~$ a
6 }' c1 Y# ^; c( \, K7 s8 v在阵阵桂花香中,我们走进了熙熙攘攘的小平故里。这里是到广安必须看、细细品的地方。去年是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小平故里每天接待前来瞻仰的游客过9万人次。这一次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游人,但一路走来依然看到不少游客细心阅读着景区中的解说词,与小平同志的雕塑留影,静静的感受一草一木的肃穆。
, Z* ^; W0 G% t1 L% g+ F
& k# i- M6 i- d6 S
邓小平故里位于广安市区北郊的协兴镇牌坊村,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为了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将占地约830亩的核心区域,建设成为了旅游景区。包含有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主要景点近20处,均为邓小平先生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 U/ [, h5 B) N& u0 F2 r' L6 u C
2 b) c* Z" ^& P5 e# X4 f1 J" V4 f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在绿色幽静、古木参天的邓小平铜像广场上向小平铜像敬献了花圈,集体向小平铜像三鞠躬,缅怀小平同志。铜像广场三面山脊环绕,郁郁葱葱,环绕的参天大树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邓小平家人培植的。邓小平铜像就端坐在广场的中央,既庄严肃穆、又亲切自然。这尊铸铜座像面容温和,两颊瘦削,目光敏锐深邃。小平身穿短袖衬衫,军便裤,沿口布鞋,面带微笑地坐在椅子上,亲切地注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似乎抖落一身风尘,回归故里,常驻于故乡人民心中。) E+ Y' L7 \( D) N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小平故居的建设当地政府从始至终都遵循着“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对园内所有的老旧建筑尽量只采取修缮、恢复,而不过多的新建和扩建。同时,还精心培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使得纪念馆四周郁郁葱葱,自然形成了一座绿色屏障。
$ S' \) a0 J+ m! O/ Y% i7 y- l) v* i1 ]& C3 N7 \$ a0 b4 t
“邓小平先生在生前就特别喜爱植树造林,直到晚年时期,他也仍然坚持在每年的植树节亲自种下一棵树苗,咱们园区里就有几棵特意从北京移植过来的,小平曾经种植的树苗,如今已是参天大树了。”工作人员耐心而详细的向华媒代表们介绍着邓先生的环保习惯。
. A( @' Y0 Z; z" @& e! M: r3 f. [
* X# p9 v) s% p据了解,得益于自幼生活环境的影响,建国之初,人们还在大规模的搞生产开荒种地时,作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就已敏锐地认识到了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于1950年时就极有针对性地指出:“当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但是开荒不要鼓励,开荒要砍树,现在四川最大的问题是树林少。”那时能有这样清醒的认识非常难能可贵。7 O9 j4 d; S8 t4 j1 u
4 Z6 n j/ G0 [" b2 f/ Y
邓小平故居门前挂着作家马识途先生撰写的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而这副作于1983年的对联中所提到的“治水秀山”也可以说是对邓小平当时推动的义务植树、治理水患等壮举的高度概括,更是邓小平生态治理思想的生动体现。: e$ u P! K3 J1 m) U
2 C$ c8 ~' q# a2 X5 G2 x3 u
3 D$ b! D. w& n& _4 _3 r& D/ J3 B/ c0 q) Y4 n: V" ~
(张亦可报道)
, Y6 {+ G4 L3 T' G+ x% a* X) X0 D" q* r' H. M) I
8 _3 k. r3 ^7 |6 j( R
+ H$ \/ b& m& x9 D3 c6 T%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