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协办,慕尼黑孔子学院承办的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赛区预选赛于2025年5月10日在慕尼黑圆满落幕。来自全德各地11所大学或孔子学院推荐的13名选手参加本届比赛。 中国驻德使馆大使夫人史玲女士、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邱学军总领事、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教育领事王从兵先生等嘉宾出席赛事。 ![]() 慕尼黑SDI翻译学院汉学系教授孟令奇教授、2017年全球总决赛三等奖得主何本德、史玲女士、邱学军总领事、王从兵领事合影(摄影:倚天) 史玲女士首先代表中国驻德国使馆致辞,向各位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中文教育的朋友们致以真诚的问候,向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慕尼黑孔子学院致以衷心的感谢。史玲女士说:中文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包含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中国智慧。中文也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语言。 今年世界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的主题是“天下一家”,希望各位参赛选手从三个方面感受这一主题:一是感受中文语言之美和中国文化底蕴。二是感受真实的中国。欢迎大家多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客观、立体、真实的中国,增进两国的沟通和交流。三是感受“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只要我们都能有天下一家的胸怀,把对方当成家人、朋友,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团结合作,就能够找到和谐共存的方法。 史玲女士向在德国从事中文教学以及支持中文教学的老师们、志愿者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祝本届赛事圆满成功,祝各位选手取得优异成绩。 ![]() 来自波恩大学的选手彭思菲表演孙氏太极拳(摄影:倚天)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邱学军总领事致辞说:语言凝结着人类文明的密码,学习一种语言,是对另外一种文明的学习与传承。相信德国青少年通过学习中文,能够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入理解,也能够更好地担当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文明共建的桥梁作用。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1975年时任州长施特劳斯先生历史性地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那次访华打开了巴州与中国交往的大门,奠定了中德两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今天,我们依然受益于中、德两国老一辈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巴州有三所孔子学院,三十多所中学将中文列入外语学习项目。希望巴州青少年通过中文学习,更好地担当巴州与中国、巴州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的桥梁。 邱总领事并对中国教育部、慕尼黑孔子学院、支持与赞助本届比赛的各界与中资企业表示感谢,祝选手们获得优异成绩。 北京外国语大学赵刚副校长通过视频向赛事表达了祝贺。 ![]() 参赛选手们与嘉宾、评委、专家学者们合影(本照片由慕尼黑孔子学院提供) 经过中文演讲、文化知识问答、才艺展示三个环节,参赛选手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运用。本届比赛的中文演讲主题为“天下一家”,选手们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个人学习、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当代世界面临的国际合作、多边主义、环境保护、气候变迁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选手们分别展示了中文歌曲演唱、中国画、古筝演奏、电影配音、太极表演等才艺。近百名专家、汉语教师、汉学系学生、汉语爱好者现场观摩了比赛。 来自海德堡大学的柯夏安(Eva-Anna Kirst)荣获本届比赛一等奖。她将代表德国参加今年夏天在中国举办的“汉语桥”全球总决赛。柯夏安是海德堡大学三年级学生,她2018年开始自学中文,之后在海德堡大学东亚研究所就读。她表示,自己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翻译,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德中友谊作贡献。 ![]() 本届比赛一等奖得主,来自海德堡大学的柯夏安(Eva-Anna Kirst)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倚天) 在往届“汉语桥”比赛中,德国赛区推荐的选手在全球总决赛中取得不俗成绩。2024年,波恩孔子学院推荐的选手李欢欣荣获大学生组全球总决赛二等奖,汉诺威孔子学院推荐的选手菲菲荣获中小学生组全球总决赛中三等奖。2017年,慕尼黑国际翻译学院推荐的选手何本德荣获大学生组欧洲赛区一等奖、全球总决赛三等奖。 “汉语桥”中文比赛2002年开办,迄今已有全球一百六十个国家的一百六十多万名选手参与。继2013年之后,慕尼黑孔子学院第二次承办德国赛区赛事。 供稿:倚天 |